当前位置: 首页> 陕西>

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陕西一学生荣获特等奖

近期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陕西省中学生们凭借出色的文学天赋和独到的创造力,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赢得众多奖项,展示了超凡的文学才华及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快乐作文杂志联合主办,旨在推广和传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升中文写作技能,促进海内外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并借此机会展现华人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语文素养。历经多年的发展,该大赛已经成为连接中华子孙的文化桥梁,展示华人青少年风采,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自2023年10月12日拉开帷幕,至12月10日圆满结束,其间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80万名学生的热情参与。陕西省的参赛学生在这场为期近两个月的文学盛宴中表现优异,共计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139项以及三等奖315项,奖项总数达到479项。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宝鸡市长岭中学学生吕曼熙的作品《字里》,从别开生面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其深度和广度获得了评委一致好评,初步入围特等奖,又于2024年3月20日晚参加了特等奖评选线上测评,测评提交作品经专家严格打分,并按照“对应分值占作品总成绩的30%”计入总分,最终,吕曼熙的作品《字里》在一众作品中名列前茅,斩获海内外仅20名的“特等奖”。

在此次大赛中,陕西省学生们的总成绩斐然,这离不开陕西省内各级侨联的积极响应与高度重视。记者从陕西省侨联了解到,在收到中国侨联办公厅的征文通知后,省市各级侨联迅速行动,与省内各学校紧密配合、广泛动员,最终使得本次文学盛会得以顺利进行,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文学才华的宝贵舞台。

此次陕西省学生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的突出表现,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而且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这一平台,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新时代华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此次成绩的取得,也标志着陕西省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的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王煜鑫

>>特等奖作品展示

字里

■吕曼熙

字里行间,如见千年。甲壳上祭司咒语喃喃,青铜上贵族生平缕缕,竹简上王朝礼法条条……仿佛只是提笔挥毫一瞬间,字里的故事便跨越了时空,诠释了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秘密。

一笔一画,方正守格。启蒙时期便用手描摹天地,而一个个看似没有缘由就出现在纸页上的字,拆开内里,却另是不朽故事。

胸中玉为“国”,璞玉本顽石,经琢磨打造后焕发莹润色泽。盖华夏儿女,凡诵先圣之章受国学熏陶者,都在胸中藏有一块玉。玉的不折不挠使中国人即使在时代的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也依旧在灰尘中折射出绚烂光彩;玉的温凉生暖,是中国人温良品性中为家的贡献,为国的热忱。将玉以“口”围起,犹如长城将中华大地保护着,崇和平而友天下的中国人也在用一切力量保护自己胸中的玉,这便是“国”。

林下夕为“梦”。或许只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傍晚,夕阳从叶片间细碎洒下,于是顷刻间,庄子在天际间同鲲鹏翱翔,李白从梦中倾酒醉倒大唐,梦里黄粱锦绣,一世艳阳。“林下”是个不确定的地点,或许是家门前的老树,或许是校园里的林荫。总之可能只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少年人有了“梦”——从此无数朝夕间,“鲲鹏”和数不清的心血遨游太空,比大唐还要繁盛的世界在脚下生长。林下一夕,梦里萤光。

山间风为“岚”。岚是风最自由的形态,自万物伊始,青山隐隐水迢迢,中国人似乎怎么也走不出天地山水。命运是山中那缕走了很远的风,无论北马南船,东海西沙,自然与人的命运永远系在一起。是东篱采菊的一抹黄,停车坐看的枫叶红,风从山中带来的是最原始的自然色彩。农耕文明使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处都眷恋草木,眷恋鸟鸣,眷恋小村落宁静的一缕炊烟。山风,我们都由此汲取灵魂深处的自然力量,和谐共生,同看山岚云霭。

心上田为“思”,这是一个多绝妙的意象!从刀耕火种中直起身来,人类在世间不断探索着生存道路。思考,是我们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中国人心中是一块看不到边际的田野。仓颉造字黄帝修经,给祖先的心田上撒下了文明的种子,大河泱泱浇灌,陶土烧成瓦罐,天虫吐丝结茧——这便是种子开出鲜花。士农工商都热衷于、都善于在这片田野上耕作,这里有孩子捏出的面人,老人闲趣的棋盘,有女子穿针引线,男子锻铁冶钢。心上有田,故中华儿女总在自我耕种。因这份耕种的不息,黑夜里有了燧人氏的火把,航海时有了司南的方向,书籍代代流传,赛里丝熠熠闪亮。更因为心上田地的生命,我们从封建旧网里挣脱,让这份思考在新时代更加永恒!

字里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自此向上溯源千年,我们的祖先脱离蒙昧伊始便将文字这一社会发展的符号作为记录生命的载体。字里藏着国人品性,盛着梦的孕育,载着自然岚风,承接思考力量……文字更以艺术化的方式告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和”是人人“口”里有“粮(禾)”,故以农为本世代不忘;“愁”是心头一场萧索的秋天,有了愁,人便从青春的夏成长为成熟的秋;“天”是比“大”更高的无穷……

只有延续不断,一眼万年的民族,才能以如此独到的方法将生存智慧藏在字里。当你对人生道路,世间百态产生迷茫时,若你看向前方,总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别怕,都在字里。”指导教师:宫佳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