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东>

纵向衔接、横向贯通、项目引领! 济南市天桥区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记者潘世金通讯员张秀丽胥明成

做菜、收拾房间、寻找最美劳动者……居家学习后,济南市天桥区的同学们多了一份不一样的作业,在线上课堂之余,同学们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也慢慢成为很多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习惯。

学生居家劳动的场景只是济南市天桥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剪影。作为济南市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该区积极探索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家校互动、项目引领”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小切口撬动十二学年的劳动教育大文章,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逐步形成天桥区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横向贯通

“家校社”合作共育

“揪一个鸡蛋大小的面剂子,在手里揉结实了,然后团成球,再像老师这样把大拇指按进去,揉成窝窝的形状……”近日,天桥区兴麓小学潘明利老师和五年级四班的学生相约“云端”,同学们洗净小手、扎起围裙,开启了一堂制作榆钱美食的劳动实践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提前查阅资料,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制作了蒸榆钱窝窝、榆钱鸡蛋饼等美食,并分享给长辈。

为保证居家期间的劳动教育不缺位,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技能,天桥区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劳动课。天桥区可悦小学以“劳动小能人”评选为载体,开展了“晒晒我的小衣橱”“比比谁的书桌更整洁”等实践活动。在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老师们组织开展了居家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同学们在寻找最美劳动者、变废为宝秀创意、家务劳动我自立等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在此期间,家长们看到孩子变得更懂事、更勤快了。天桥区官扎营小学高佳琦的妈妈说,现在孩子可以独立完成醋溜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菜饼等各种美食,“在一次次家务劳动中,孩子从一个害怕展示的胆小鬼,变成了自信的‘小厨师’,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亲人。”

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天桥区各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真场景、真任务、真体验中进行劳动学习教育,注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让劳动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之中,还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早在2020年12月,天桥区就通过各方力量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拓展实践空间,并从近百个选项中遴选出45个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方便学校使用,济南市天桥区教体部门还编制出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图谱”,明确场馆名称、地址、劳动教育类型和联系方式,为推动劳动周深入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实践体验平台”。

纵向衔接

构建学区一体化课程体系

近日,在天桥区杏元小学,各年级老师开展了居家劳动教育周展示活动,从缝纽扣、整理橱柜、洗衣服等生活自理小技能,到煎炒蒸煮的烹饪技艺,同学们变身自理小能手、创作手艺人、劳动体验小达人,在线上劳动课中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相对于其他劳动教育形式,劳动周时间跨度长、学习空间大、教育内容易系统规划,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绝佳路径。因此,天桥区在2021年出台了《天桥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周实施方案》和《天桥区劳动周活动设计参考案例》,从“时间确定、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组织保障、专业评估”等方面对劳动周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

为推广试点学校经验,济南市天桥区教体部门萃取12所学校的活动课程,梳理出《参考案例》,为全区学校提供了“课程说明书”。幼儿园培养孩子们“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等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中小学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入手,细化“佩戴、清洗红领巾、系鞋带、掌握种植与采摘技能”等劳动清单;参照“儿童习得劳动技能”,老师们设计了“玩转厨房电器、淘宝大集、我是田园小当家”等主题课程。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十二年一贯制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初中德育负责人为组长、小学、幼儿园德育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作机制,实行定期交流研讨机制。”天桥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张秀丽告诉记者,天桥区教育人正在开展“学区一体化”学校劳动周方案线上调研会,各学校以初中为中心,以幼儿园、小学为基本,结合学区内劳动资源特点,制定学区一体化劳动周方案,让劳动教育从随意化、碎片化走向体系化、序列化。

项目引领

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工程

“欢迎乘坐桑梓航空SZ1217号航班,今天是本航空公司的首次航班,本次航班前往的目的地是——铸就梦想·劳动小镇。”2021年,天桥区桑梓小学“劳动小镇”正式运营,学校设计了以职业体验为主的多场馆体验模式,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探究去了解不同职业,培养合作共赢的劳动品质。

在天桥区,各学校根据自身校情,相继开展了项目化、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济南汇才学校庞琳琳开设的多彩扎染课程中,将扎染技艺与生物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也对环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宝华小学开展的《山楂滚滚》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山楂果实义卖、做糖葫芦、做山楂片,享受集体劳动快乐的同时,也体验了收获的乐趣;天桥区周闫小学则将耕读文化与劳动教育目标进行充分融合,以“小童农学院”为载体,建构成长型劳动课程群,开启了“闫家小童”劳动教育的积极实践。

“劳动教育需要多学科融合,注重五育并举,更强调实践性,通过一次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上好劳动课有了清晰的认知。”天桥区教体局劳动教育教研员刘新介绍,天桥区依托区域“卓越教师”成长计划,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先后开展教师专业培训150余人次,十余名教师获评天桥区百佳教师、学科带头人。

作为专职教研员,刘新定期对学校劳动周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先后开展相关培训、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竞赛活动等,促进劳动教师更加专业化。

“近年来,天桥区有多名老师的劳动教育课获评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其中一节课来自行知小学李占燕老师的《小小雨衣藏起来》。她发现学生带来的雨衣常把班级地面弄湿,便从生活情境出发进行了课程设计。”刘新说,这节课上,李占燕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叠雨衣,还扩展思维,带领学生一起创作发明更便捷的雨衣。

除了培养校内师资队伍,天桥区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挖掘人才资源,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300余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形成“专职+兼职+家长导师+特聘工匠”的劳动教师队伍结构。

“劳动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天桥区教育人将致力于区域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扎扎实实地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中小幼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天桥区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济南市天桥区教体局局长张萍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