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负的大前提下,9年义务教育不允许对学生进行排名,各个阶段的回家作业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不允许对学生按照成绩进行分班。
最近,在某个知名学习论坛上,有一个家长的提问迅速成为热帖,这位家长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排名,怎么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是一位上海的家长,孩子就读于上海一所对口的公办初中,9月开学就读初一了。按照家长的叙述,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当一般,学习环境更是差到极致。
很显然,这是一所俗称“菜中”的普通初中,通常情况下,这类初中在中考中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能够考入 的学生不足30%。
这位家长小学阶段并没有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他认为男孩子到了初中发力也不晚,然而,预初这一年,孩子的学习情况使得家长开始焦虑了。
这所学校严格执行减负的相关规定,作业量极少,平时也没有什么考试和测验,学生只有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孩子平时回到家里,不是看闲书就是玩游戏,在家里除了完成非常简单的回家作业以外,基本不碰书本。
预初下半学期的期末考试,孩子的3总(指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为242分,均分超过80分,仅从成绩来看,这是个不错的分数。
家长会上,这位家长向老师打听孩子的班级和年级排名时,老师明确答复,有关部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排名。所有,没有排名的数据。
家长当时就急了,不知道排名我怎么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指是否排到年级前30%),怎么知道孩子能不能上 ?
老师苦笑着回答,我也没办法。学校和有关部门都有这方面的严格规定,除非我想下岗,不然不可能给班级里的孩子进行排名。
随后这位家长在家长群里向其他熟悉的家长打听对方孩子的总分,发现几乎全部高于自己的孩子,这让家长十分心焦,不得已只能到论坛发帖求助。
这位家长的情况相当典型,在减负的大方针下,初中尤其是那些普通学校初中学生的家长,确实无法了解孩子具体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缺少了排名,家长无法准确估计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自然也无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助力,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只能到中考才能打开这个盲盒,这无疑会使得家长非常焦虑。
论坛上针对这个问题,相当部分家长也感同身受,部分家长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有这么2条建议相对比较有效。
l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任何时候,学生都必须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这也是优等生和普通学生最大的区别,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不可否认的是,在减负的政策下,学校学习内容和压力都会相应减低,作业量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数量上都会同步降低。
这就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网上能够找到的学习资料非常多,只要学生想学,在这方面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当然,在缺少补习班加餐的情况下,学生也需要不耻下问,主动向学校的老师去请教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在现阶段,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l不要忽视副课的得分
上海执行的是中考新政,其中历史、道法和体育的得分绝对不容忽视。相对于主课成绩来说,这三门副课成绩相当重要。
这三门副课的成绩,一半来自于平时分,这些分数必须拿满。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失分情况,另一半考试的分数,也要争取尽可能拿满。
一旦在这上面失分,意味着学生必须在主课考试中把这些分数补回来,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另外,尽可能不要出现明显的短板,中考比拼的是总分,一旦学生有偏科,出现明显的短板,必须在这几年尽快补上,不然对中考极端不利。
写在最后:
应该看到,现在的减负政策,虽然表面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这种减轻更多的是减轻了学生的在校负担,并没有减轻学生面临的中考压力。
尤其是没有了排名,学生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定位缺乏一个准确的判断,自然也没有可以参照的衡量体系。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我,尽可能在课外多学多练,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这个标准相当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家长的参与,不断地督促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忧虑解决不了问题。在减负的前提下,除了极少数非常自觉的学神以外,绝大部分学生依然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帮助。
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家长的能力和认知,基本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就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