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

学区房虽香, 但装不下对教育的所有期待

“小孩子看看动画片就可以学好口语,我很佛系的。”最近,刘涛主演的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幼儿园家长的“凡尔赛”发言惊到主角。

然而,别看家长嘴上风轻云淡,被踏平门槛的培训机构才是现实。微博#幼升小家长有多拼#的热搜话题下,有着太多疯狂的故事。

孩子已经逐渐习惯被补习班填满的周末;一家老小带着板凳头顶月亮排队,只为第一时间登记热门学区的名额;父母的简历进入孩子入学的考核体系,认真程度堪比年终总结……

刘涛调侃“教孩子写作业像渡劫”,恰好反映了家长对教育问题的焦虑。/《陪你一起长大》

教育历来是社会永恒的议题,小小的家长群,能看见最赤裸的“人间世”;逼仄的学区房,却装下了对下一代最光明的期许。当不确定成为世界的常态,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仍是社会焦点。

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是佛系还是鸡血?这个问题始终在考验所有父母。但无论作何选择,少一些“凡学”表达,多一些实际思考,立于现实,也适当将眼光放远,尊重孩子的多元发展,理应是值得提倡的方向。

“老破小”,守住心里那份确信

关乎教育的规划,走在最前面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友好的成长环境。放在当下的城市现实中,最硬的资产要数学区房。

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的妈妈宋倩手握多套学区房,给女儿一个绝佳的学习环境,还成了朋友们的“取经对象”“人生赢家”。

当然,放在绝大多数人的现实中,“多套”估计无法成立,城市一轮又一轮的限购政策与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招生政策之下,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能够在好学区里占据一席之地,不是简单的“打鸡血”,需要从长计议。

为孩子买一套学区房,成为大多数家长的赚钱动力。/图虫

谷雨实验室一篇关于上海学区房的文章中提到,2020年到2021年,在上海正式实施中小学“公民同招”(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以后,民办学校的“掐尖”被抑制,推动教育公平。

但与此同时,依托于公立学校的学区房价格快速上涨。多方考虑之下,许多人会购入30多平米的“老破小”,仅为了孩子上学,房子本身会用于出租。

与老一辈相比,年轻人当然也有着自己对子女的期许。但其实,许多经历过从乡镇跃迁到大城市的年轻父母,一直在努力改善的不只是教育资源,还有教育理念、奋斗方式和成长环境。

所以,“大富大贵”和“出人头地”不再是必需的指标,开明的他们只是想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经济范围里,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好条件。良好的教育资源仅仅是开端,孩子后天的自然发展才是重点。

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成长于那个时代的人,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但时代的变化在于,许多父母已经拥有了那份“确信”,他们的目标并非让下一代“头破血流”,而是在相对不确定的环境中,以一份稳定,寻得孩子健全的发展。

通过高考升阶的家长,更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优越的环境中成才。/《小欢喜》

这种情绪,并非等同于流行舆论中自带的“焦虑”,也并非超于世俗的“放养主义”,而是一种更实际的、深思熟虑的考量。

从这里出发,似乎也有理由相信,学区房的火热,并非重点,它仅仅代表教育资源调配的过渡阶段。人类在适应一套尚未完善的制度时,会有博弈与挣扎,但尊重孩子本身的发展,终将是更重要的存在。

开放时代,为教育寻找更多现实注解

“学区房”是都市父母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的“妥协”之举,但当我们把眼界打开,关于教育与人的议题中,其实也存在着更多可能性。

这些尝试,已经在这些年出现,并影响着传统的教育产业与理念。

四年前,在贵州海拔最高的韭菜坪上,有一所刚刚建成完小的乡村学校——海嘎小学。这里没有都市的车水马龙,孩子们得先把牛放到田地里,再走很长的山路去上学。

肉眼可见的闭塞,并没有挡住这所小学的向前发展。

一名叫顾亚的年轻人,开始在海嘎小学教孩子们乐器,业余时间,他们组上乐队。通过短视频,孩子们的“摇滚之心”被越来越多人所知道。很快,痛仰、新裤子等知名乐队都与这些山里的孩子建立联系,越来越多的物资被送到海嘎,营养食堂、读书室建了起来。

中国从不缺耳提面命的“地狱”教育模式,山顶上的摇滚学校,则有着主流教育中稀缺的原则——突破原生条件的限制,用启发性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更多元的成长。

如今,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要培养孩子的多方面素质、发掘孩子的多领域才能。/《虎妈猫爸》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在这样一个“科技赋权”的时代,年轻一代获取了更多“寓教于乐”的教育渠道,也在与互联网的共生中,收获更多知识,认清自我特质。

早在2010年,网易公开课上线。那时,公开课还是个稀罕词。它打破竖立在国内外名校与普通人之间的“墙”,带着公益的理念,网易找专人翻译制作,免费推出精品公开课。

也是从那时起,很多人意识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年代,教育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着内生的“默契”。

十年来,从哈佛、斯坦福的慕课课程,到集合世界智识人士的TED Talk,再到中国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逐渐破除存在于学科之间、地区之间的一些屏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开课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可见的学习资源。/TED

而这股趋势存在的根本原因,更在于复合型人才成为“主流”。跨学科就业、斜杠青年等词语已屡见不鲜,突破年龄、性别、地区的终身学习模式,为越来越多人接受。

过去这一年,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验”,很多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那块电子屏幕,而实际上,从一出生就沉浸在赛博朋克中的新生代,有着更强的适应力。

依托于科技,留学海外的大学生完成远洋课堂和作业交流;冲刺高考的高三生建立起强大的自律机制,通过远程学习,跨过人生大关;更小的孩子们,也在日趋完善的网上教育中,赶上自我发展的进度。

网易CEO丁磊曾经说过,希望让知识无阶层流动,让中国处处都是学区房。如此理想,在当下社会各界,都有了生动的注解,但从现实的学区,到理想的学区,仍然有很多路要走。

所幸,那些抱有理想的人已然在路上。

于不确定中,鼓励更多可能的发生

前不久,丁磊的一条朋友圈,似乎印证了这个互联网人一以贯之的“决心”:做教育,不玩虚的,要做就踏实地放手去做。

在网易有道精品课发布“冠军计划”、以1亿元奖励高三优秀学子之后,丁磊在朋友圈宣布,将金额追加到10亿元,并鼓励从初一到高三所有优秀学生全面发展、为热爱投入。

这次鼓舞计划,并非恪守传统奖学金评选中的“唯分数论”,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业、品德、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判断,重点增设了“品德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奖项,希望更多的学子在日常繁忙学业之中,能够发掘自身的个性成长。

“科技的伟大力量,在于能让人变成更好的人,让世界变成更好的世界,而不只是在同一纬度上追求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作为互联网企业中最早进入教育行业的代表,网易多年来的精耕细作,与技术本身的爆发式增长形成反差。

当“鸡娃”一再成为社会头条,当内卷从职场波及教育,当技术迭代更新加快,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告诉自己,教育问题确实急,但教育本身急不得,因为它盘根错节,需要社会多方的耐心,需要更多鼓励与资源。

教育本身急不得,反而需要更多鼓励与资源。/《小欢喜》

事实上,“佛系”或“鸡血”这样的心态,已经无法准确应对当下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基础投资,还是线上教育的长线开发,都需要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和发展策略。

而当长期投入取代短期速成,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机构、平台,“沉得住气”将成为这个热领域中最宝贵的品质。

在《新华字典》中,有一句造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对于既定目标与光明前途的追求,不只是教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议题,也许仍需等待更长的时间,但在一个科技向善的时代中,我们可以更加耐心一些,赋予这个“前途”以更多的可能和更多元的评价标准。

[1] 在上海买下一套学区房,一切才刚开始|谷雨,2021-3

[2] “极简”互联网教育史,瞭望东方周刊,2020-8

✎作者 | 朴珍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