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最动听的大学, 今天95周岁了!

“神州大地蟠东方,

沉沉数千载,典乐复职宏国光。

学府植立坚中央,与民游艺声堂堂。

朝阳,威风一噦鸣高岗。

……”

这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萧友梅于1927年,为刚建立的中国第一所专业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学院写下的校歌。学校的第一任院长,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不仅如此,冼星海、贺绿汀、丁善德、张曙等等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音乐人都毕业于这所学校,而如今国立音乐院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上海音乐学院。

今天,上海音乐学院95岁啦!

漫长的岁月里,这所学府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人才,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也记录和见证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它们是“上音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这些传世金曲你听过吗?

《怀旧》——外国交响乐团演奏的第一部中国管弦乐作品

1929年,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就读的中国留学生黄自写下了作品《怀旧》,这是一部单乐章交响序曲,为悼念其女友胡永馥而作。

5月31日,在毕业音乐会上,该曲由黄自的导师音乐学院院长大卫·史密斯亲自指挥首演。

当时的耶鲁大学《校友杂志》介绍:“黄自的序曲是所有创作的管弦乐曲中的佼佼者。”《新港晚报》刊文称赞:“《怀旧》是音乐会中唯一自始至终给人以享受的乐曲,表现出了最佳的配器手法。”

这也是目前所知第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并在国外上演的管弦乐作品。

黄自1929年,黄自回归故里上海,积极投身音乐教育事业,曾任上海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音乐教授、沪江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员,并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即国立音乐学院)兼课。

《怀旧》的手稿目前就保存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藏室。

《梁祝》手稿《游击队歌》——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

黄自在国立音专执教期间,培养了许多后来在中国音乐史上拥有一席之地的学子,贺绿汀就是其中一位。

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钢琴与和声学。1934年,在聂耳的介绍下,他进入明星电影公司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为影片《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歌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绿汀又加入了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在山西临汾,他在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

这首歌后来传唱大江南北,成为鼓舞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进军曲,也让他拥有了“人民音乐家”的美誉。

上音原创歌剧《贺绿汀》片段,讲述贺绿汀投身抗战,创作《游击队歌》的历程。(12:26)“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这首歌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就将其作为了主题曲。

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回到了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院长。196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贺绿汀将《游击队歌》的手稿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如今,这份手稿已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革命文物目录,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

《游击队歌》手稿《玫瑰三愿》——最脍炙人口的中国艺术歌曲之一

1932年6月,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十分尖锐。淞沪之战结束后,国立音专教师龙七到校园上课,看到校园内遍地凋零的玫瑰,心中感伤,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词,后来黄自为其谱了曲。这首由小提琴协奏、钢琴伴奏的抒情独唱曲就叫做《玫瑰三愿》。

“烂开在碧栏杆下

玫瑰花玫瑰花

烂开在碧栏杆下

我愿那

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

我愿那

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

……”

虽然作品字面上咏抒爱情,实则充满了藉物抒怀的爱国情怀。词作者龙七曾回忆:“当年音专校园内所栽之玫瑰,因受战事影响,凋零残尽,黄自谱写该曲,反映了他在经历了淞沪战火洗劫以后所产生的感叹。”

2021年10月,由上音院长廖昌永教授担任主编的中国艺术歌曲集,即以《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之名走向世界,足见其影响之深切。

《玫瑰三愿》手稿《梁祝》——风行世界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

1959年5月27日,《梁祝》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作品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音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当时在上音就读的学生何占豪、陈钢主创,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讲述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1959年,18岁的上音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何占豪后来回忆说,创作的灵感来自“农民伯伯”,因为曲子里运用了很多越剧的表演因素。

那越剧是哪里来的?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尹桂芳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都是农民的儿女,从小就唱山歌、小调,在农村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长。当时的何占豪恰巧从越剧团到上海音乐学院来进修,因此决定创作一点老百姓熟悉的东西。

如今,《梁祝》也是国内外演奏频率最高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具有世界影响力。

《梁祝》手稿九十五年的历史长河里,星光熠熠......

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用一生践行着为人民创作的音乐理念,他们的故事承载着上音的历史和荣耀。

如今走在上音,校园各处也充斥着琴声乐声,莘莘学子们为梦想而努力,续写上音华彩篇章。

上音歌剧院正面近日,新开放的淮海中路校区俨然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市民驻足、摄影,甚至绘画创作。

经常出没在校园里,被音乐浸润的“上音猫”,深受网友和学生们的宠爱。

在95周年校庆之际,上音学生们也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诉说自己和上音的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