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近教育家(6)|蔡元培: 不苟取不妄言, 清贫一生清廉一世

[编者按]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老师们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

11月21日中午,2023年度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第十期(总第二十四期)上线南方+。本期视频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当时代‘大先生’”主题,走近“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

南方+二次梳理视频及其教育观,进行逐一呈现,看先生如何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在风起云涌的动荡年代,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书写绚烂而炽热的教育人生。

走近教育家(6)|蔡元培:不苟取不妄言,清贫一生清廉一世

秉承“不苟取、不妄言”的家训,蔡元培以清廉正直立身,安贫乐道,待人接物慈悲心肠,令人如沐春风。凡是与他有过接触,特别是与他相知较深的人,都对他的宽厚性格有着深刻印象。

到北大上任当天,校门口一排校工排好队,毕恭毕敬地向新校长鞠躬敬礼,但令校工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新任校长竟迅速下车向他们走来,脱下礼帽,向他们鞠躬回礼。

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曾这样评价蔡元培:“先生日常性情温和,如冬日之可爱,无疾言厉色。处事接物,恬淡从容。无论遇达官贵人或引车卖浆之流,态度如一。”

历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不借自己的社会声誉敛取钱财。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背后,还有一代大家的古道热肠,他乐善好施,时常给社团组织捐款,接济北大生病去世、生活困难的教职工。

1928年,蔡元培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应酬繁多,开销增大。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在《融会中西学术的大师》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小事:

中研院的部下听说蔡元培的薪水入不敷出,便好心使然,在每月既定薪水的基础上,悄悄给院长多加了200元。蔡元培发觉后,立即退还了多发的这笔钱,还反复强调,“一切要按规定办理,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先生于香港逝世,身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临终前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后由家人典衣质物结付欠费,入殓时的衣衾棺木费用,由亲友筹集凑齐,送葬市民闻之泪目。《大公报》记者西夷在其发表的《送蔡孑民先生遗榇安厝》一文中写道,“人总有一个死,不过死当如先生完整无瑕地死,才能获得千秋万世的景仰”。

清贫一生、清廉一世。对贫乏的物质生活安之若素,对科学知识、学术研究、高雅艺术和道德修养却乐此不疲,先生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彰显高洁的个人品行与伟大的人格追求,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楷模。

“正其身,修其德,学生多愿亲其师;忠其事,精其业,学生自会信其道”,期待我们身边涌现更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大先生”。

[统筹]王慧

[采写]南方+记者黄婷

[视频]孙俊杰黎晗

[海报]袁永平

[作者]黄婷;孙俊杰;袁永平

教育莞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