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云南> 小学

昆明小学生领取寒假特殊任务卡

2022年寒假来临,这是“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一个假期。昆明市多所小学发出寒假安排,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目标,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假期实践活动,倡导家长在假期中关注孩子的自主发展和身心健康,做好陪伴,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假期。

德传承中华文化

社会是广阔的“大课堂”,昆明高新一小教育集团科医路校区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五福小达人”假期实践活动。

其中,“德福小达人”围绕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展开,鼓励学生了解春节年俗,或者采访身边的三代人,记录他们的春节愿望,形成采访小报。也可以陪家人到市场买年货,做好预算,记录总费用,锻炼理财能力。高年级学生还可以自制春节文化研究手册,写一篇家人、亲属聚会时可以现场演讲的新春献辞,在家人的帮助下策划、安排、张罗过年的相关事宜,创造不一样的春节新过法。

大观小学因地制宜,在学期内开展的大观河“小小河长”活动基础上,把保护大观河的理念延续到寒假,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大观河附近游览或参与保护河道的活动,熟悉大观河边的文化景点历史,绘制一幅手抄报或完成一篇习作,写一写“我与大观河的故事”。

讲述家风故事、学习先锋人物,也是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文林小学让孩子在寒假期间,用照片或视频记录能体现家风故事的瞬间;聂耳母校长春小学,让高年级孩子结合聂耳故事,制作关于国歌的绘本,让身边的人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感受聂耳的家国情怀。

智讲述家乡故事

棕树营小学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别出心裁的“寒假作业”。这些“作业”分为“和世界一起阅读”“趣味英语”“数学的内在美”“奔跑吧少年”等6个类别。充分利用昆明本土教育资源,从生活入手,将各个学科与生活相结合。

其中,“和世界一起阅读”类别,鼓励学生关注和发现家乡之美,寻找或者原创云南的童谣、诗词;摹写关于云南的名联、碑帖书法作品;搜集整理云南的老故事;以云南为背景写一篇历险小故事等。“数学的内在美”类别则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故事。

开动脑筋,向学校推荐一种绿植。寒假期间,书林二小福海校区面向全体同学招募小小植物推荐官,要求他们了解一种植物的名称、样貌、颜色气味等,填写植物推荐卡。最重要的是向校长说出自己推荐这个植物栽种在校园的理由,为美化校园贡献自己的智慧。

体燃烧运动能量

寒假之前,东庄小学体育组教师准备好了多个篮球基本功练习视频。因为学校是全国校园篮球示范校,篮球课也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假期里,学校希望学生跟着这些视频,每天练习半小时,日积月累提高篮球基本功,开学争当小球星。

以体强身,争当运动小达人,是武成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的寒假实践活动之一。学校希望孩子们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和家人一起收看比赛,为运动健儿加油。同时,发扬运动精神,结合自身情况每天安排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红云小学、云铜小学等多所学校也根据中小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学生制定了运动打卡计划,希望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过一个健康的假期。

美激活艺术创意

一直以来,昆明各学校都重视美育教育,在假期里,美育实践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韶山小学将京剧传统文化学习引进课堂,为了加深学生对京剧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京剧文化的兴趣,学校利用寒假开展“‘走进京剧传承国粹’3+X”特色活动,即看一部京剧电影、动画片,学唱一个京剧片段,认识一个京剧人物,完成一份小画报、手抄报,试写一个京剧小剧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假期活动,传承中国国粹、弘扬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把自己的创意运用到生活中,让艺术发挥实用性。龙翔小学让同学们化身防疫宣传小使者,设计制作一份能给予周围人指导意见的《疫情防控指导海报》,号召家人、同学、朋友及市民做好防疫措施、提升防疫意识,科普防疫知识;高新一小教育集团科医路校区鼓励同班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利用假期讨论一个改造教室空间的项目方案,并尽量利用身边的闲置物品进行设计,开学后全班汇报并选取最优方案对教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改造。

劳争当家务小能手

过大年,吃饺子,这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云师大附属昆明湖小学告诉孩子们,春节期间不仅要吃饺子,还要学着动手包饺子,参与到食材准备、制作、品尝成品的包饺子全过程中,并且用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开学后要评选班级优秀选手和年级优秀选手,参加学校举办的美食家大赛。

把坚持每天做一项家务纳入寒假劳动实践,也是许多学校对孩子们提出的“任务”。园博小学给不同年级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家务清单,低段学生要学习扫地、拖地、摆放餐具、叠衣服、洗袜子;中段学生学习洗茶杯、系鞋带、用洗衣机、蒸米饭、钉扣子;高段学生要掌握刷鞋、换被罩、垃圾分类、清理冰箱、做简单的菜品等劳动技能。东站实验学校请家长在假期里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社区环境清扫活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记者余苏晏报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