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高考

1年被拒14次, 南京大学博士求职失败, 只因“本科双非”?

著名985高校,南京大学的一位哲学博士,在发视频吐槽自己面试11家高校被拒绝之后,又连续被拒绝三次,堪称14连败的“拒无霸”。

很多人把他的失败经历归结于“本科是双非”和“专业太冷门”,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不能偏听偏信,咱们也要先搞清求职者失败的原因。

一、被拒所为何事?

南京大学的综合实力虽然不能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但也是华东五校之一,综合实力怎么着也能排进全国前10名,文学和理学很强大。但是请注意,并不是每一个南京大学的本硕博毕业生,都一定能胜任自己应聘的工作岗位。

为什么连续被用人单位所拒绝,仅仅因为本科是非985、非211的普通院校吗?恐怕未必吧。

这位博士是“倒”在了面试关,而不是在审核材料关,这足以说明他的应聘材料应该是过了初筛这一关的。能过得了材料初筛,说明大家的学历背景,成果荣誉都是过得去的。能过得了初筛这一关,就说明他的专业背景是符合学校招聘要求的。

在面试当中,用人单位主要考量的是本科毕业院校吗?显然不是。用人单位更在乎的,是求职者与应聘岗位之间的适配度。在面试这一关被淘汰,究其原因还是“不够优秀”。

至于所谓的“本科是双非”,我认为不过是求职者自己找的借口而已。有哪一个用人单位会在拒绝求职者之后,用“本科是双非”作为“劝退”理由呢?

二、优秀如何证明?

整件事当中,我们只看到了“南京大学”、“博士”、“被拒”、“多次”这几个关键词,很容易在脑子里形成“学历内卷严重,名校博士都屡屡求职失败”的印象,与此同时很容易忽略数量和条件这两个词。

什么是“数量”?从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人数为986人。每年南大博士毕业近千人,有多少人会被拒绝10多次,并且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上网吐槽?

什么是“条件”?在当事人应聘这十几家高校的过程中,他的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学历背景,有什么荣誉和成果,面试得分如何?我们统统都不知道。在被挡在面试之外,没有通过材料筛选的人当中,又有多少是名校博士?我们也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信息,我认为名校背景并不足以证明应聘者的优秀,“本科双非”这种极具迷惑性的标签,很容易被推出来当成替罪羊。想要求职成功,先学求职技巧,比如下面的三招。

三、求职怎能成功?

第一,别好高骛远。当事人所应聘的高校都是双一流高校,这些院校的层次非常高,对应聘者的要求自然也绝对不低。与南京大学层次相仿甚至层次更高的院校不是没有,大批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毕业生,也是你的竞争者。看得见的是你“本科双非”,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在面试当中的表现不够好。

简单来说,如果当事人能够主动放下身价,去应聘一些层次较低的高校,可能有更大的可能性,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二,要突出特点。对用人单位来说,每一位面试者都是新鲜人,大家都是平等的。通过什么样的外在形象,语言表达,肢体呈现才能表现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鲜明特点,让别人记住自己,这是求职者必须要研究的问题。面试表现平庸的人,往往不善于给自己贴上醒目的标签,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不同之处。

当事人能不能对以下几个问题给出明确且有亮点的回答呢:为什么要从教?有哪些适合从教的特质?有没有教育相关的经历?你讲的课有什么独特之处?

第三,要了解信息。既然面试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素质和应聘者与应聘岗位之间的关联度,那在应聘之前你就需要全方位了解用人单位和应聘岗位的全面信息。有了这些信息,你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说:你应聘的岗位最需要哪些特质?你是否拥有这些特质?你对用人单位和相关学科过往的历史和当下的特点有哪些了解?你是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我不认为“本科是双非”和“专业太冷门”是这位当事人屡屡面试失败的原因。如何认清自己,找到差距,才是他目前必须要做的功课。对他的遭遇,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转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