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高考

你知道吗?高考语文卷也有“镇江元素”

金山网讯高考“满月”之际,有意外的“惊喜”。7月6日,《京江晚报·学周刊》独家刊登了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的阅读理解解析。有细心的读者发现,高考阅读理解材料中再度出现了“镇江元素”——“季子挂剑”的故事。

此前,6月9日,本报和京江晚报分别以《高考数学试卷出现“镇江元素”》《高考数学试卷“镇江元素”引关注》为题,报道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的“会圆术”进入高考全国甲卷理科数学试卷的新闻,引起了我市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一次“参与”的名人是谁?

——中国道德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季札

记者在今年江苏新高考Ⅰ卷(语文)阅读理解原题中看到,出现“镇江元素”的题目是现代文阅读第二部分中的材料——“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节选)

本段阅读理解中的材料取自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

文中提到的“不肯接受王位”的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称“公子札”,封于延陵,人称“延陵君”和“延陵季子”。他曾先后三让王位,躬耕于今丹阳延陵一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德者、智者和贤者。季札提倡“以德治国”,为人仁德谦和,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季子挂剑”是“诚信”代名词

——市领导曾多次引用典故倡导诚信体系建设

作为中国道德史上一位个性鲜明为人称道的人物,诚信是季札诸多的闪亮点之一,并被后人称道——当年季札出使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非常喜爱他的宝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没有佩剑很失礼,当时也未便相赠。待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不能因为徐君死了,就违背内心的誓言。”

关于诚信的话题,市委书记马明龙曾多次引用“季子挂剑”这个典故——在丹阳市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对接会上,马明龙表示,镇江有山有水有故事,“季子挂剑”是我们过去的故事,现在我们正在讲述新时代营造镇江诚信、法治的亲商重商环境新故事,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银企共赢的好故事上演;在镇江市产业强市大会上,马明龙再次强调,讲好新时代“季子挂剑”的故事,在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后期服务等方面严守承诺。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

高考试题中频现“镇江元素”

——成为我市深厚文化底蕴最好注解

谈到全国高考试卷中一再出现的“镇江元素”,丹阳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所长陈辉很有一番感慨,“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显示了镇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季札身上有诸多亮点,除了诚信之外,博学多才、仁义贤德等都是这位至德之人的伟大亮点。”

陈辉告诉记者,丹阳延陵这个地名就是取自于季札的封邑。“季札的品德,为淳朴的民风塑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都从季札身上的亮点中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曾多次参与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的李全易也对高考试题中出现“镇江元素”感到十分欣喜。他告诉记者:“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这一典故,充分彰显了古镇江史上名人的风采和厚重的底蕴。每一座有文化的城市都有名人,他们的美名与事迹不仅为其名垂于此,而且也增添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身为镇江人的自豪感与荣耀感,会大大增强学生们作为名人先贤同乡的自豪与荣耀。而且,充分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展示季札这样一位贤人,显现当今高考所倡导的命题指向,体现了国家对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的重视。”

高考试题频现“镇江元素”,看似偶然,但透过镇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来看,也是一种必然。在带给我们惊喜连连的同时,也给我们出了另一道“考题”——如何进一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古为今用,为我们所秉承和发扬光大,为新时代新镇江发展助力?这值得每个行业深入探索和发掘,也值得每一位镇江人深思。(记者张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