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南京大学开设的这门课在全国高校首开先河, 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布局

记者巩悦悦实习生陈嘉欣

南京大学2月27日召开的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放大招”了。据该校消息,会上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总体方案,在全国高校首开先河。

会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指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势在必行、责无旁贷。学校在充分调研和研讨人工智能课程“教什么”“谁来教”“何时教”“怎么教”“如何评”五大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推出“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如何开展教育教学?会议明确,围绕南京大学本科育人目标课程建设目标,学校将建设“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以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

此外,南京大学将汇聚各类资源提供软硬件支持保障,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智能素养、创新能力和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人工智能专业修读证书。

据了解,2024年,南京大学将通过“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争取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面向智能时代、具备人工智能素养,未来能够在重大领域有突破、赢得国际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大师级战略科学家。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开设,让全国高校的目光聚焦到了南京大学。但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梳理,早在五年前,该校就已经在人工智能等的学科领域有所布局。

官方资料显示,2018年3月5日,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

而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是在南京大学老一辈计算机学科学术带头人奠定的基础上孕育而来。

一组数据显示,吕建院士领导的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2012、2017连续三次获评优秀,名列全国计算机领域第一。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教授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

那么,南京大学既然已经有了王牌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何还要增设人工智能学院?

“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主要是由于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早在2018年4月,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曾表示,按照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150个学分中大约有60个学分是通识课,15个是毕业双创课,人工智能方面的学习很有限,以至于高度浓缩到了只是给学生做高级科普的程度,难以充分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人工智能知识、解决企业关键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智能产业的要求。

而在2023年7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上,时任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的徐骏表示,应构筑更加丰富多元的通识学习体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潜能,促使他们自由全面发展。

时间来到2024年9月,南京大学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在全国高校首开先河。

在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总体方案之后,谭铁牛指出,当今世界,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已经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才能顺势而上,应势而为,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谭铁牛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