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 > 院校

被称为“调剂回收站”的211大学, 迷惑行为拉低水准, 伤透学子心

考研是不少人企图实现“学历跃层”的途径之一,从“双非”变成“双一流”,身份不同,学历含金量“水涨船高”。

在考研中,分数是关键,选择同样至关重要,一些默许的“潜规则”,比如“保护第一志愿”、“照顾本校毕业生”等,都已经成为学界共识,毕竟这对很多考研学子来说是一种保护。

但有一所211大学的迷惑行为却让不少人为之“震惊”,简直是在“自砸招牌”。

被称为“调剂回收站”的211大学,迷惑行为拉低水准,伤透学子心

这所被称为“人才调剂回收站”的211大学就是宁夏大学,它还有另外一个别称——“调剂小清华”,之所以享有此种“殊遇”,还要从它的历史说起。

宁夏大学本身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无奈被地理位置拖了后腿,考研时被划分到B区。我们都知道,B区总体发展水平欠佳,为了照顾地方学生,整体录取分数线会比A区要低一些。

于是,让宁夏大学成为“伤心考研学子回收地”,毕竟“211光环”还是很有含金量。其中不乏很多颇具实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冲击重点大学失败后,被迫选择宁大。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宁夏大学开始“飘了”,对自己产生盲目自信,每年都企图从调剂学生中“捡漏”高材生,提高生源质量。接着它的“骚操作”频出,让不少考研学子心寒:

不保护第一志愿,反而优先录取名校大学调剂生

考研“第一志愿保护”是众人皆知的准则,这也给辛苦考研的学子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调剂阶段,招生单位往往会更加重视第一志愿的考生,在生源不足,招录未满的情况下,只要他们复试及格,体检过关,往往都可以被录取。

甚至不少学校会有明确的第一志愿保护,即使调剂生中有名校毕业生,也只能“暂居二线”,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较为公平的。

但宁夏大学“不保护第一志愿”可是业界公认的,有一年甚至第一志愿“零录取”,所有考生均是“985、211”的调剂生,这让不少学生义愤填膺。

更为迷惑的是,等到事情发酵后,宁夏大学竟然又把录取结果改了回来!纯粹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怪不得现在不少人选择对这所大学“绕道走”。

判卷规则“飘忽不定”,分数忽高忽低

除了不保护第一志愿,宁夏大学的阅卷规则也受到不少学生的质疑,甚至怀疑有严重的压分倾向,有二战的学生反映自己两年分数相差了将近60分!

曾经有一位低分学生选择成绩复审,结果发现自己部分试题与答案相差无几,结果是0分,而有的人随便写写,就可以得4分,迷惑的评分标准让广大学子“大跌眼镜”,这样的评分标准未免太过随意。

试想如果考研碰到这样的学校,着实有点伤脑筋,长时间地努力很有可能因为选择不慎,而化为泡影。

考研不但是一场“辛苦战”,更是一场“信息战”,所以提前掌握各种信息,知晓其中“潜规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默认的考研“潜规则”,成功把握,增加上岸几率

考研,不是苦心孤诣就可以终有所获,掌握好一些“潜规则”,会让自己如虎添翼。

▲笔试不要闷头学,多和学姐学长“套近乎”

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觉得认真耕耘就一定会学有所成,于是很多人在学习时拒绝和外界交流,每天“三点一线”,看似很用功,但能否起到效果还有待考究。

考研不同于高考,它更多是信息的PK,你掌握更多“内部”消息,懂得基本套路,有时候比苦学好几天都管用。

这也是为啥很多备考学子会选择去自己的目标院校主动“结识学长学姐”,因为这样可以知道历届试卷难易程度、出题思路,甚至是答题技巧,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六级成绩也是默认衡量标准

虽然四六级成绩不会直接影响到考研,但在复试时,它依然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四六级成绩不合格,容易给面试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多研究生都要做科研、查阅文献,外文资料是重要参考来源,如果学生最基本的英语技能都不能保证,那学术能力也有待证实。

▲调剂时要学会“厚脸皮”,主动出击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面临考研调剂,这也是一门技术活,调剂好了可能会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调剂时,不要傻等官网发布缺额信息,这些院校很容易被“抢购一空”,要学会主动出击。有一些学校并不会公开缺额信息,这就需要自己“厚脸皮”打电话咨询,千万不要因为“自命清高”错失机会,调剂名额是不会主动找上门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