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北航青岛校区来了!

进入2021年,青岛传来了三所“双一流”高校在青布局的最新消息。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建设也再迎新进展:主教学楼已全部完成封顶,图书馆已部分封顶。

此前,青岛蓝谷管理局便就网友关心的项目进展情况作出回复,称项目预计2022年6月完工。如今,距离官方给出的完工时间愈来愈近,这所来自北京的“双一流”高校将为青岛 、人才集聚注入怎样的活力?

北航青岛校区建设进展披露

4月6日,据青岛蓝谷官方微信消息,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主教学楼已全部封顶,图书馆已部分封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工信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据青岛蓝谷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2017年2月14日,青岛蓝谷管理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青岛签署《北航青岛科教新城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内容,北航青岛科教新城分为北航青岛校区(含国际校区)、北航科技园两个板块。

其中,北航青岛校区计划先期入驻启动研究生院和微电子学院,逐步开办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智能制造、微电子、仪器仪表、智能交通、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7个专业,总规划在校生规模达10000人,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

据悉,在北航青岛校区一期项目建成之后,蓝谷内会形成一个“北北航、南山大”的 布局,届时随着体育馆、学生宿舍、核心学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项目的整体形象也将进一步展现。

那么,这所来自北京的“双一流”高校,又缘何选择蓝谷?

北京“双一流”为什么选择青岛蓝谷?

青岛蓝谷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鳌山湾畔,区域内山、谷、湾、海、岛自然交替,拥有全长36公里的海岸线。

同时,作为青岛首批功能区改革的试点区域之一,蓝谷在青岛全市发展中有着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势,尤其是在营商环境与宜居环境的优化方面,蓝谷已经对各类企业和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附能力与集聚能力。

更重要的是,蓝谷正作为青岛可以依仗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头兵”,长江以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基地的“尖刀连”,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蓝谷还拥有连接蓝谷和青岛中心城区的11号线,便捷的交通串连起蓝谷、山东大学?、海洋大学、青岛科大等科技基地、学术中心。

蓝谷已经成为青岛高校科研院所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目前集聚了50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60余个各类创新科研平台、260余家投资机构、5200余家企业、7600余名各类人才。可见,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蓝谷成为诸多高等院校的选址地。

资源扩充,如何影响青岛?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1年,青岛接连传来了三所“双一流”高校在青布局的最新进展。

2月18日,青岛蓝谷管理局就曾通过官网回复网友询问,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预计2022年6月完工。

同一天,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一期项目已进入内部施工阶段,预计9月份,师生交流中心、校医院及1栋宿舍楼可投入使用,其余工程将于年底完工。

2021年1月17日,中国药科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正式获得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即墨区政府及中国药科大学等合作各方批准,近期政校企三方将正式签约,在即墨区启动建设。

其实,早前青岛就已在“引进名校”上做足了功夫。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过去20年,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包括分校区、研究院、研究生院及附属医院等形式),其中在青岛便积聚了17个。

例如,中国药科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除此之外,知名“国字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也选择和青岛“牵手”。

青岛本身就拥有一所“一流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一所“一流学科”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非省会城市中高教实力已属强势。而今,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的百强“双一流”名校们也扎堆布局。如此一来,青岛的高教实力可谓是“如虎添翼”。

北航青岛校区的入驻将为青岛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其将在蓝谷为青岛培养出大批人才,并促进北航科研成果在青岛进行就地转化。而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青岛发展的一个重点。且北航建成后,可与青岛探索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区域辐射和带动形成产业集群,助力蓝谷发展,也提升行业和青岛的整体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北京、上海到广东、江苏,凡是经济发达的省市,都是 发达的地区,强大的 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支撑。

为此, 资源的扩充,一方面,将吸引一部分高层人才落户青岛,打造人才高地;另一方面,也将持续吸引高质量生源,促进他们在青岛就业创业,实现高层次人才在青岛的持续沉淀,从而形成青岛自身源源不断的高层次人才供给,从根本上解决青岛高层次人才输血和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