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rebet雷竞技

菏泽一中百年荣光 看江北名校发展续华章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24日讯“厚德至善,博学致远”,一句校训静静地伴随着一座坐落在中国牡丹之都的学府,历经斗转星移,走过了百年时光。

今年10月2日,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迎来120周年校庆。回望百年沧桑,在弦歌不辍、守正创新中孕育出“桃李满天下”的芳华,让这所百年名校的育人画卷愈加耀眼夺目。

中国江北第一名校的创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废科举、兴学堂”的呼声中,鲁西南第一所官办中学曹州中学堂建立。

1913年,曹州中学堂改名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第二年又改称省立六中。省立六中教师队伍汇集了北大等众多名牌大学毕业生和欧美、日本留学生,包括大哲学家梁漱溟都曾辞去北大教职到此任教。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发奋攻读,省立六中成为中国江北第一名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诸如曾任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北平市市长,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何思源;享誉世界的水利专家、任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达38年之久的张含英;为中国石油工业奠定基础、号称“中国石油之父”的孙健初;中科院资深院士昆虫学家张广学和土壤学家于天仁。

在特殊背景下,省立六中部分师生南迁四川绵阳。1943年组建了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后含边区三中,1948年菏泽解放,迁回省立六中原址)。期间培养了众多成绩卓著的校友,如最高军事法院院长侯固少将,轻工部副部长段存华,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刘德裕,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赵晋美,中国驻南非大使徐静吾,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辽宁作协副主席韶华;曾导演过《槐树庄》《四渡赤水》的著名导演谷得显等。

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自一九四三年七月诞生,至一九四九年八月改称平原省立菏泽中学,整整存在了六年。在这六年之中,总计培养了约2970名学生和学员。在特殊环境里,在艰难的生活中,边区一中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人才,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以其巨大成就和卓越贡献而名垂青史,菏泽一中为有此前身而倍感自豪。

菏泽一中的华丽转身

边区一中进驻菏泽“老六中”原址之后,开始向正规化建设大步迈进。从此,在新中国的沃土上菏泽一中迅猛发展。在前十七年间已跻身全国名校的行列为全国100所重点中学之一。菏泽一中极盛时,再现历史名校风采。1955年高四级二班42人有12人考取北京大学?,7人分别考取复旦、同济和上海交大,2人赴苏联和波兰留学,全部考入全国名牌大学,高考成绩居全国第一。从1953年到1957年高考,除个别同学因家庭问题落榜外,升学率达100%。1964年高考成绩位居全国前茅,跻身全国名校,成绩卓著,威风八面,着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中科院院士佟振合;核工业部高级工程师赵世信;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自然医学优秀成果金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宪曾等等。菏泽一中突飞猛进,成就卓著,跻身全国名校之列而极盛一时。

百廿华诞学校史 砥砺奋进正当时

2023年10月,菏泽一中终于迎来了自己的120周年华诞。华诞当天,校园里彩旗飘舞,人头攒动,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全体师生和历届校友纷纷欢聚一起为母校庆祝生日,他们表示自己很荣幸见证这一时刻。

当日,菏泽一中举行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菏泽一中党委书记刘忠仁说:“一百二十年,一段继往开来的历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拥抱着全新时代的发展。风雨兼程,沧海桑田,历炼出我们一中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不屈意志。”

“在跨入第三个甲子的历史新起点,恰逢盛世。不断传承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信念与梦想,续写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荣耀与辉煌,以吾辈之渺渺,成国之泱泱。”菏泽一中校长张斌说。

回望菏泽一中走过的百年沧桑,回顾菏泽一中办学历程,如今的我们将更加鼓舞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前行。

继往开来一中人 续写怀天下抱负

菏泽一中120周年校庆的圆满落幕,向社会各界人士展示了菏泽百年老校悠久红色基因和优秀办学传统,现场还有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在线感动了无数网友。

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教育家朱启贤就是菏泽一中前身山东省立六中的杰出校友,在菏泽一中120周年筹备前期,朱启贤老先生的后辈向菏泽一中校史馆捐赠出朱启贤亲自创办的教育杂志《教育短波》,以此表达朱启贤生前的传承致远的教育精神。

朱启贤,菏泽单县人,哲学博士,旅美爱国教育家,先后任四川成都华西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9年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在此期间,针对当时中国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他与同乡何兹全等人创办了乡村中小学教师辅导杂志《教育短波》,并任社长,发行量达5万多份。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起发起组办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并任副会长兼总干事,宣传“知”、“行”统一的教育观及实践论思想。

作为菏泽一中简易师范时期校友代表高秉涵,跨越台湾海峡回到菏泽参加菏泽一中120周年校庆活动。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流过浪,做过小贩,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两岸开放后,高秉涵奔波于内地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获得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实至名归。

作为菏泽一中简易师范时期校友代表的高秉涵,在菏泽一中120周年华诞上,向母校赠送了77年前的录取证明。高秉翰接受采访时说:“曾经有一个小孩在路上逃难,好多东西丢了捡,捡了丢,唯独就这个没有丢,陪我77年。后来我要考台北的初中,没有它,就不能报名,就没有我后来的十年寒窗……”

再续荣光一中人 与时代同呼吸

120年来,菏泽一中共有近两千名教师在此任教,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学子。这些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都能找到菏泽一中优秀校友的身影。

菏泽市市委书记张伦在菏泽一中120周年致辞中表示:“120年来,菏泽一中饱经历史风雨的洗礼,虽几度易址、数次更名,但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希望菏泽一中以建校120周年为新起点,在传承百年优秀办学经验中守正创新,聚力打造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齐鲁名校。同时,也期盼广大校友一如既往支持母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带动四海宾朋来菏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爱下,在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今天的菏泽一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一心,处处澎湃着凝心聚力的深厚力量,处处奏响了激情豪迈的奋斗乐章。

怀抱教书育人的热忱,菏泽一中在鲁西南大地的沃土深深扎下爱国之根、教育之根、文化之根,毅然站立成一排“文化的胡杨林”,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施工图”,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山东网记者 王丽 见习记者 万潇灿 报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