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rebet雷竞技

技校生成了就业市场“香饽饽”!青岛17所技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

青岛17所技工院校现有在校生4.39万人,年度毕业生超1万人,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部分院校就业率达99%——

技校生成了就业市场“香饽饽”

面临“就业大考”,不同于其他正在纠结要找什么工作的毕业生,来自青岛市技师学院车辆检修专业的付煜早就被青岛地铁“预定”了。

青岛市技师学院将课程学习与动手实操紧密结合。

“之前就在企业顶岗实习过,对工作环境、企业待遇都挺满意,所以他们来招人的时候,我也没再考虑其他选项。”刚满18岁的付煜告诉记者,不光是自己,同班的绝大多数同学也都在毕业前被企业“预定”了。

在技工院校,这种“岗位抢人”的戏码不断上演。据统计,2020年我国技工院校毕业生总计104.9万人,2021年为109.5万人,2022年又增至120.8万人,预计2023年将超过130万人。从近年情况来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就业人数增加、就业率高、本地就业多、高度对接产业、就业薪酬稳步提升等特征。

目前,青岛共有17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4所,高级技工学校3所,技工学校10所;现有在校生4.39万人。这17所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87个,年度毕业生超过1万人,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部分院校就业率达到了99%。

毕业后成为技能人才的技校生,正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就业双选会上,不少企业前来“抢人”。

技校生:“毕业即就业”“多岗等一人”

11月10日,在青岛市技师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的校园双选会上,还有一年才毕业的高玉媛已经拿到了4份offer。“想从这几家企业中挑一家实习看看,再做最后决定。”高玉媛表示。

毕业于平度市技师学院机械技术系的初哲坦言,自己还未毕业时就被青岛三利泵业有限公司设计部选中。进入公司实习后,得益于出色的表现,初哲很快就成为部门的“实力干将”。“现在转正后,我的月工资能过万元,我很满意自己的工作岗位。”初哲告诉记者。

“学生手握多份offer忙‘挑选’,企业开出高薪忙‘争取’,这样的热闹场面,在我们学校的就业季,早已是一种常态。”青岛市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常广发正忙着接待络绎不绝的企业“访客”。他告诉记者,学院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招生、校企双方共建课程体系等方式,提高了专业对口率,让学生在学校就学到了企业最新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真正实现“入校即入企、入企好待遇”。

“学校2023年毕业生有1300人,但这都不够‘分’的,学生们早在毕业前就被企业‘抢走’了。”平度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李行远表示。

“学门技术,好找工作。”这句话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学生最真实的写照。

对此,青岛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崔桂发表示,“企业对一线工人的需求比例大,制造业相关的技能人才尤其抢手,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每年都‘供不应求’。”以该校智能制造相关学科专业为例,每年应届毕业生有2000人,毕业季时,岗位需求数与求职学生数之比大概是4:1。“换句话说,1个学生至少会有4个岗位来‘抢’。”崔桂发告诉记者,尤其是像机电一体化、机械、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学生,企业基本上是“有多少要多少”。

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保持在新增160人以上。而这些新招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公司通过技工院校的校招招聘来的。“学校‘春招’‘秋招’的双选会上,我们都得绞尽脑汁来学校‘抢人’。”公司综合部部长赵倩告诉记者。

技工院校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青岛中车四方轨道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管理部门主管张茂强也表示,技校生动手能力强、岗位适配度高,他们每年也都会新招百余名技工学校毕业生入厂。

技能人才成了“香饽饽”,有些企业提前一年甚至提前两年就会入校挑人,组织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做到“毕业”即“留岗”。

用人单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破解学用“两张皮”

尽管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主流趋势,尤其是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谋求“制造”转向“智造”。“以自动化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一线‘蓝领’工人,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更大体量的技术操作环节和更高性能的机械化装备,也意味着对技能人才更大的需求量。”崔桂发表示。

赵倩认为,与传统的一线工人不同,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水平在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智能制造等,一方面考验“蓝领”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更看重这种技术能力是否能跟上时代。“现在的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肯投入新设备,技术更新也快,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岗位匹配度很高。”赵倩说。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企业正对技校毕业生释放积极信号。很多企业会主动与学校对接,不仅是要学成的毕业生,还想跟校方洽谈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对企业技能人才“引”“育”“用”做长期规划。

青岛市技师学院与奇瑞汽车在汽车维修专业联合打造了“订单班”。不同于普通班,“订单班”的学习,从课程教材到授课老师、从实训器材设备到顶岗实习岗位,处处可见“奇瑞”特色。

“除了普适性的理论基础课程外,我们上课使用的教材范例、教具设备,都来自奇瑞汽车生产一线,而且我们也会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这样一来,不仅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实战’技能,也为奇瑞汽车解决了高技能人才用工需求。”该校汽车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平度市技师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优质企业共建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办起了“企中校”“校中企”,让产学真正融为一体。2021年,平度市技师学院与青岛德中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共建的德中PCBA(SMT)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继承了产业背景和技工教育的双重“基因”,构建了以电子装联先进技术为主体的SMT教学实训室。实训室的整体布局不同于以电脑为主或以设备为主的形式,更像是“缩小版的制造企业”,工位、产线、物流车、货架等一应俱全。

“智能制造产业的技能教育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加强与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师资互派等把专业课堂‘搬进’企业,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李行远表示。

“技工院校常讲‘工学一体化’,便是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式,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开发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生学完一门课,就可以掌握一项工作技能;学完一个专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需要。”谈及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青岛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副主任姚明芳如此“解码”。

长效机制:增强人岗“黏性”,让技能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虽然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不可否认,制造业企业一线员工的流动性强,依然存在稳岗、留工的压力。

“越是热门的工种,越是高层次的技能人才,跳槽的可能性越大。”一家制造业企业人事经理告诉记者,以数控机床类高级技工为例,历年来,这类技校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很少有待满5年的。

不仅如此,在企业,技术类工种普遍晋升慢;从工资待遇来看,技术工人每天工作时长长,平摊到时薪待遇其实并不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有时候乍听觉得企业有高薪资,但在接触到具体工作之后,可能会达不到心理预期,由此,不少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就会产生想换家公司、甚至换个行业岗位的念头。

不过,在企业普遍面临稳岗压力的背景下,来自校企合作开展的“订单班”的毕业生们却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订单班’的学生会进企业完成比较深入的顶岗实习,双方磨合时间长,人岗匹配度也会更高。而且‘订单班’学生毕业后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至少经过了校方和其本人双重筛选,稳定性较强,出现劳务纠纷的概率较小。”张茂强解释。

不仅如此,企业在生产中需要高级技师,更需要一个年龄、技术能力等相匹配的技师团队。“这也是企业愿意深入技校,‘打包’带走学生的原因。”姚明芳表示。

当然,学校对于“订单班”的开办也有“门槛”。“我们更希望建立一种稳定的人才培养输出长效机制,而非‘一阵风’式的培养。”常广发告诉记者,目前与青岛技师学院合作设立“订单班”的有奇瑞汽车、上汽大众、蓝海集团等企业,这些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需求量。

在增强岗位与技能人才的“黏性”之外,提升一线技能岗位认同和职业荣誉感,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在这方面,青岛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聚力打造“工匠之城”——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把技能人才评价权放给企业,激发企业用人主体作用;推行“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制度,拓宽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开展贯通互评,开展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评价,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强化待遇激励,提升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参与技能人才高端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培,引导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学习、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姚明芳表示,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青岛市选手摘得2银、1铜和16个优胜奖,奖牌数实现“零的突破”,获奖人数比上届大赛增长了280%。(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任晓萌)

青岛日报2023年11月27日5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