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 小学

上海长宁就中小学生自杀调查致歉, 为何对长宁批评不宜过重?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理性社会的建设,是需要我们正视任何问题的存在

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应该说是大部分为人父母者们不太关心的,因为只要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每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都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新闻。

就像人们对上海长宁这个调查问卷群情激愤,甚至上升到认为长宁有人是在搞破坏,要求揪出来批斗。这离我们的理性社会建设是相去甚远或背道而驰的。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仅仅涉及到自杀的重大问题,还是性格缺陷,精致利己主义等等问题,这都是需要我们的校园、家庭积极了解与有效化解的。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社会快速发展程中,能及时了解到成年人的艰辛与不易,并为之提供不断进步的社会回馈,以促进人们奋斗与社会进步良性循环。

那么我们的孩子们就不需要了吗?我们的孩子们比成年人轻松多少吗?如果按照现在的生活质量来说,是比以前的孩子们好很多,但背负的家庭期望值呢?

不仅仅是家庭期望值,还是学校的期望值甚至是学校排行的实际执行者,如果我们说让孩子们负重成长不是坏事,那么是要为孩子们的负重成长护航的。

也就是说家庭和学校不应该只是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为共同目标,还是孩子身上在成长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应该了解,并制定应对的解决方案。

二、现在我们还不在乎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是掉队于时代的脚步

以前我们是不在乎这些的,不在乎不是因为问题不存在,而是我们的社会文明与人文水平还未到达这一水平,以至于大多数群众们现在会强烈反对正视。

再换个角度,我们对孩子们的性教育与恋爱观的教育与引导跟上了吗?这是很多年前就开始讨论的问题,但我们现在并没太多深入地执行。

之所以这些问题最终上升到中小学生自杀率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注重于分数与考试,而不是思想与性格。

为什么上海会做这个调查呢?纸白君在网上看到一则调查信息: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这个调查纸白君没看到出处,但是几乎每年我们都能看到中小学生自杀的新闻,包括这几天的三个学生坠楼新闻刷屏,原因到现在尚未调查清楚。

人们对这个新闻的批评点在哪里呢?基本上都是剑指学校,但大多数时候学校针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防控即便严防死守,依然解控不了孩子们心理上的问题。

三、长宁的调查模式不应该被人们的愤怒彻底扼杀

上海长宁对中小学生们的调查问卷之所以被群起攻之,也是大多数家长们无法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单纯如纸。

根据相关解析,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在自杀方式上,选择口服药物的占了绝对多数,达95.5%。

就这些原因来看,学习压力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的教育改革不断重视的,当然我们的教育也一直在试图减负,但根本元素不进行解构,这方面工作事倍功半。

至于早恋与父母离异的问题,这是相关联的问题,我们无法给孩子们正确的恋爱观,也就会营造出很多根本不懂爱情和婚姻,只是一时冲动的结婚生子。

在这种相互恶性循环的发展下,更多的孩子会在对早恋的一无所知中受到伤害,而成年之后不懂责任与家庭的重点所在,新生儿出出生那天就受高压。

我们现在反对学校对孩子的自杀心理调查,其实与反对恋爱()教育、性教育都是一样的规避问题存在,直到孩子出事的那天,才追悔莫及,但人无再少年。

四、长宁的调查意愿是好的,但调查内容需要慎重并积极

纸白君之所以不支持人们对长海长宁的做法进行强烈的批评,是因为他们的调查意愿是好的,只是在具体调查内容上未能做到有效积极引导。

我们需要做的是,支持全国学校继续开展这类对孩子们深入关心与观察的工作,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积极向上的引导,在正视问题中解决问题。

最后纸白君想谈谈教育的本真,从广义教育的角度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建立起三种反思式关系;

形成对自我反思、自己与他人关系反思和自己与世界关系反思能力,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成为能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进而能为公众负责的人。

相关领域评论人指出:不同的教育目的会给人带来两大差异,一个是能力上的差异,一个是生活质量上的差异。

我们以目前的中国教育现状来说,孩子的所有生活内容都被挤压在了学校教育之中。为了成绩,孩子中间系统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没有了;

朋辈群体没有了、业余生活没有了。也就是说,孩子本应在家庭中获取的洞察力、逻辑思维、与人建立关系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判断力都无法获得。

五、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少年们?是思维、逻辑与判断力护体的少年们

针对这三段评论,其实也一直是纸白君在撰写孩子与教育问题时经常提的,但现实确实关于这些问题,即便是家长们也不会去过多关注。

我们太习惯于看重结果是什么,自己的孩子优秀不优秀,能不能跑赢别人家的孩子,而不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与思维、逻辑和判断力的锻炼与营造。

为什么会这样呢?事实上这是需要我们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共同反思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非教育的全部并用分数来量化。

大约如此吧,希望各位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好好思考下相关问题,你的人生与你孩子的人生是相互关联的,你的思想与认知也将决定你孩子未来的命运。

至于社会与教育方面,日拱一卒都算是进步,希望这方面的进步能越来越快,不至于让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们,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2021—11—19落笔于墨辩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