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

这个学术节告诉你,如何让艺术对话城市,让科创引领发展

面向新时代,美术教育如何与科技相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这个周末,2021创享未来——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本次学术节以“创享未来”为主题,由“2021创享未来——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TED思想论坛和“AI艺术与城市进化”、“数字交互与创意生活”、“美育行动与城市营造”、“艺术走进未来”五大板块高峰论坛组成,共同围绕科技、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建立城市发展新格局、塑造城市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青年创意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由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民进宝山区委主委;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担任总策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金亚秋回忆1960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在上海外滩的滩涂上实验建造中国的第一架火箭,筚路蓝缕,记录了上海这座城市所拥有的科创内核。今天的上海,2021年有200多项重点项目在建设,还不包括各个研究院所、各个单位自己的重点项目研究,其中包括了科学、艺术、科学普及、娱乐等方面的工作,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并进形成全社会环境和高层次平台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的主任张颐武先生围绕“关于后疫情与当代文学”指出,最近有很多对世界未来、人类未来的文章,各种各样的思想家思考、各种演绎表演、艺术创造都有失语和迷惑,但一方面是失语和困惑,另一方面也交织着对世界的新看法,一种新希望与可能性。突发的状况消解了旧的关系体系,松开了过去全球想象力所具有的不可动摇的观念,“再连接”的新可能开始出现了,怎么去连接?怎么探究新的可能?怎么找到这个时候大家共同连在一起的可能?艺术有很大的用处。“回到社区、深植传统、走入网络、召唤低碳”四方面可以展开未来再连接的可能性、未来再连接新想象力的来源,对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洁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设计”,回溯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并用生动的例子证明、解构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前三个字母“ART”就是艺术,人工智能从骨子里就带着艺术范儿,把人工智能放在“F”中解构语义只有“创新”,因为创新骨子里就带着“A”和“I”。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分享了关于设计与乡村和民生问题,“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设计应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科学和艺术、创意和实践的协同发展,设计必须有所担当作为。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高洪分享了在新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中国人的精神要强起来,心灵要美起来。

部分嘉宾合影

本次学术节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民进宝山区委、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教授表示作为以上海城市命名的上海大学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传承了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老上海大学的红色基因,持续发扬优良传统。上海美术学院“立足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努力打造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宝山区是上海大学主校区的所在地,未来上海美术学院新校区的选址地,在宝钢的型钢厂。上海大学全面参与到宝山区科创中心主阵地,以及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的建设过程中,正在共同打造环上大科技园的基础上,围绕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城市建设、社会美育等方面,为区校合作共赢发展打开新局面。

宝山区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局长王一川表示上海作为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正致力于建设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将“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五大定位目标之一。上海宝山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正奋力推进区域产城融合和新兴产业发展,上海大学与宝山的合作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百姓的艺术修养,更有利地带动了城市艺术发展,为宝山产业转型升级引入了新思路,带来了新前景,塑造了新形象。多年来学院依托上海大学综合性、多学科优势,在服务上海城市建设、培养德艺双修人才、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做了诸多贡献。(小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