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rebet雷竞技

上海理工大学: 看上去挺眼熟的一所高校, 真正了解的人有多少?

上海,对于不少国人来说是一座令人向往、十分陌生的城市。

即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上海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即使去过上海的朋友,除了夸赞和不解,除了拥挤的南京路、繁华的外滩以及迪士尼、东方明珠,就是去过那么一两次的人们,也很难讲出太多关于上海的故事。

这一点,也反映在上海的高校身上。上海拥有众多的高校,除了部属的一些名牌高校外,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对上海地方大学了解甚少。比如,有的高校明明实力不错,但是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看上去眼熟,却又那么遥远。

上海理工大学可能就是这样一所高校,说出她的名字,会马上让人们想起北京理工大学,根据两个城市相近的知名度,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上海理工大学可能也是一座不错的大学。

问题是,不错在哪?她的特色学科专业是什么,可能能够讲清楚的人并不是太多。这也就使得上海理工大学成为一所看上去挺眼熟、实际不怎么了解的高校,知名度长期处于落后不利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所略显“神秘”的理工大学,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那么几个您或者您家孩子喜欢的专业,为下一步的高考志愿填报打好提前量。

与曾经著名的文科高校——沪江大学有缘,但却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大学

打开上海理工大学的网站,我们看到这样的说法: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

为什么是文脉而不是直接追溯到两个学校呢?那是因为只共用一个校址,与原来的高校已经关系不大

我们先来说一下沪江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的关系。

因为曾经的沪江大学以文理商著称于世,培养出了徐志摩这样的名人,所以知名度还是很大的。该校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推动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更为中国化“的办学主张:在学科发展方面,坚持在职业化下发展应用性专业的“沪江模式”;倡导社会服务,提倡勤工俭学,实施平民化教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兴办了上海最早正规的建筑教育,拥有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士。

不过,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沪江大学各系科(组)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等院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

接下来,再说德文医工学堂与上海理工大学的关系。

这所学校的名头,比起沪江大学来要小得多,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的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在原址上成立中法合办的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

后面的故事,与其他高校并无二致。

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有心的朋友会发现,其实上海理工大学与沪江大学、德文医工学堂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最多只能算原址办学罢了。特别是沪江大学,由原来的学科专业都已经划走,只是在原校址的基础上创办了新的工业学校。

上海理工大学值得敬佩之处在于,文脉追溯那不是随便说说了事的。比如,就英文校名是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开头用的是University of Shanghai就与前身沪江大学的英文校名University of Shanghai保持了一脉相承。

沪江大学校训为“信义勤爱”,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时定校训为“信义勤爱,思学致远”,据说学校四条干道也分别被命名为“之信大道”、“之义大道”、“之勤大道”、“之爱大道”。

沪江大学已经远去,走过70年发展新历程的上海理工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并不算特别突出,但要比多数人想象中要好得多

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占地面积近千亩,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显然,这是一所校园不大但汇集了众多优质资源、优秀人才的高校。毕竟在上海,发展起来还是要容易一些的。

那么上海理工大学的特色学科专业是什么呢?其实从历史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脉络,因为长期是一个机械学院,并且并入了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行业的高校,所以上海理工大学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

就学科发展来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上海理工大学参评的21个一级学科全部榜上有名,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跻身全国B+学科行列,系统科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个一级博士学科列为B类学科。除此之外,还有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这样的文学学科,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这样的理学学科,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这样的管理学学科入选。

特别是其中的系统科学,上海理工大学位居全国第三。为什么排名这么靠前,那是因为1979年,上海理工大学在国内最早设立系统工程专业、系和研究所。1984年获得全国第一个系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组建,并由钱学森同志亲自题词命名的“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

从学科评估结果看,上海理工大学正在努力恢复沪江大学的办学传统,开始在文理商学学科上下力气。不过,最重要的学科依然是工学学科。上海理工大学官网说得很清楚,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和管理科学高原学科

地处国际大都市,上海理工大学就业率当然不会低

上海理工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 2021 届本科生毕业生 4025 人,其中,工学学生最多为 2369 人,占比 58.86%,管理学学生人数为 528 人,占比 13.12%;文学学生人数为 491 人,占比 12.20%;艺术学学生人数为 256 人,占比 6.36%;经济学学生人数为 230 人,占比 5.71%;理学学生最少为 151 人,占比 3.75%。在所有的毕业生中上海生源毕业生人数为102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5.37%,比我们想象中要少得多,作为一所上海地方大学,居然本地毕业生刚刚超过四分之一。

整体的就业情况还是不错,同一份就业质量报告说得很清楚,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22%,其中本科生国内升学率 21.54%,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为 449 人(其中 448 人留学,1 人工作),占本科生总人数的 11.16%。与内地高校相比,上海理工大学的出国率还是比较高的。

同时,还要看到该校2021届毕业生签约财富世界 500 强或中国 500 强用人单位毕业生中,本科生 341人,占本科生签约人数的 23.06%,充分说明大城市真的就业有优势,也说明上海理工大学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不是一句空话。

有兴趣关注分专业就业落实情况的朋友,可以参看下面三张图片。这是由小编从该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中找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琳琅满目的专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作为准大学生们,该如何选择专业呢。

小编认为,还是要从一流本科专业中选择。

25个一流本科专业,不算太多但是看上去还都不错

就一流本科专业的数量来说,上海理工大学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真的不算太多。但上海理工大学上榜专业显得更加务实一些,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相关专业较为集中。

现有 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别是编辑出版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11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别是英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中美合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

大家如果对上海理工大学感兴趣,对这些专业感兴趣,可以对照上面的就业情况,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专业。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上海高校录取分数相对较高,要不要上这么一所“四非”高校,还要看个人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