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rebet雷竞技

上海交大抗疫手记惹争议, “全校师生沆瀣一气”, 被网友骂惨

一提到国内的高校排名,大家都会脱口而出“清北复交”,即我国最好的四所大学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虽然浙江大学合并后的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排名榜单上已经超过复旦和上海交大,但在大家的心目中,上海交大的工科类专业依然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就是这所让全国学霸都神往不已的上海交大,却被网友质疑用词不严谨,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4月13日,上海交大自动化系在网络平台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的抗疫手记一校友篇》的文章,叙述该系校友在此次抗疫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付出,但该文的导语首句就把网友们雷到了,因为这句“全校师生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拼音:hàng xiè yī qì),相信大家即使不会读也知道,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妥妥的贬义词。按照这个意思,上海交大自动化系这篇本来是用来弘扬正能量的文章就走向了另一面,变成上海交大师生臭味相投,一起做“坏事”。

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上海交大这么厉害的985大学,官方文章在遣词造句上这么不严谨,实在太不应该。

随着此事在网上发酵,该系已经撤下了该文章。

其实,近几年我国高校因为用错词句翻车的情况并不少见,连清华、北大也不能避免。2018年,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将「鸿鹄( hú)」一词错读为「鸿鹄(háo)」;清华大学更是“惯犯”,2019年迎新欢迎横幅上将「热烈欢迎」写成了「热列欢迎」,校园内“清华大学”的篆刻装饰雕像将「华」字误刻为「垂」,2021年6月又将「晴空万里」的「晴」字写成「青」字……

但这次,可能上海交大方面会“喊冤”。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词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多次变化,“沆瀣一气”也不例外。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里的一个故事,唐僖宗年间,有一个叫崔沆的官员,一次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崔沆担任主考官。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人叫崔瀣,很有才学,崔沆在批阅考卷时,看到崔瀣的卷子连声叫好,于是就把崔瀣列入及第名单。

按照当时的习俗,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所以发榜后,崔瀣就郑重其事地前去拜谒“恩师”崔沆,因为二人同姓,沆瀣又指夜间的水汽、雾露,当时的人感到很有趣,就编了一句顺口溜: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从这个成语的起源来看,沆瀣一气只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其历史上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它在很长时间里是中性成语,与“气味相投”相近,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贬义成语。

所以,如果只看成语原本的意思,上海交大用“沆瀣一气”并没有错误,反而多了一层缘分难得、惺惺相惜的意思,可惜却没有考虑到知道“沆瀣一气”原意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它“臭味相投”的贬义意思却早已深入人心,只能说太不接地气了。或许,这就是理工科学生特有的一根筋的脑回路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