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七月,湖北的一个小农村里,一户人家正在大摆筵席,在连绵不断的丝竹声中,这家人庆祝着本家出了个高考状元。
此时,谁都不会把他同30年后,那个生活在拆迁房的流浪汉联系到一起。
2020年,上海民警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位流浪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被发现时,这位流浪汉正躺在堆满垃圾的屋子里。
当民警耐心地询问他情况的时候,流浪汉一个问题也回答不上来。
警方随即判断该男子已经“神志不清”,对自己是谁,已经没有一点记忆了。
无奈之下,民警只能将他带回去,并把他安置在救助站。
经过当地精神卫生中心诊断,这名男子患有精神分裂症,没有办法自行恢复记忆,也没办法正常交流。
在救助站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流浪汉才慢慢回忆起了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方。
警方经过查证才知道,这位流浪汉竟是失踪了12年的高考理科状元!
流浪汉名叫姚远,1971年出生在湖北的小农村。
1990年,姚远一举夺得了湖北省的理科状元,被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录取。
本该前途似锦的北京理工大学的物理系高材生,怎会沦落至此,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呢?
本该前程似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姚远从小就珍视读书的机会,品学兼优的他成绩让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他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们也他赞不绝口。
在成长的过程中,姚远受到过无数的夸奖,父母也都引以为豪。
1990年,姚远参加了湖北省的高考,首战告捷的他,成为了本县的理科高考状元,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如此重大的消息,不出半晌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激动异常的父母为他大办宴席庆祝,这也极大程度上地满足了姚远的自尊心。
但姚远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就读北京理工大学的学费还有路费都是乡亲们集资的。
到了大学以后,姚远并未满足现状,依旧保持着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时的干劲儿。
只是大学里面优秀的人才非常多,这让姚远有种深深的落差感。
于是,他便更加地努力向上,埋头苦学。
他的成绩依旧是数一数二,老师和同学们也很是欣赏,姚远的求学之路也算是顺风顺水。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觉得姚远一定未来可期,前程似锦,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1994年毕业的时候,莘莘学子还在忧虑毕业后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姚远却因为大学表现优异,成功去到了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4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4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唯一直属的微电子技术研究机构。
当时集团占地面积共有315亩,净资产2.66亿元,仪器设备有2300余台,职工人数600余人。
1991年11月18日,江泽民同志亲临研究所视察,曾指出:“21世纪微电子将有大的发展,你们前途无量。”
姚远在学校时就已经有了着落,而且还是国企,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
当毕业生互相告别的时候,同学们对姚远说得最多的就是:“以后飞黄腾达了,可别忘了大家啊!”。
屡遭坎坷
来到研究所后,姚远一如既往,保持着自己的干劲儿,但却处处碰壁。
社会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环境,想要在这个大环境中一鸣惊人,必须有巧妙的思维和灵活的社交本领,以及超强的适应能力。
而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姚远,并不擅长处理人情世故,经常碰一鼻子灰。
他的职场晋升之路并不顺利,但他并不愿意向现实妥协。
无数个夜晚,他都非常纠结,生活的复杂更是让他心乱如麻,无力应对工作中的琐事。
步入社会,便没有人再有理由惯着他人,社会就是如此的残酷。
姚远第一次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儿,他觉得自己除了有一纸学历,几乎一无是处。
看着曾经在学校不如自己的同学,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竟然超过了自己,姚远的内心充满着挫败感与不甘心。
他不甘心一直待在研究所庸庸碌碌,于是他决定辞职去上海打拼。
当他将这个决定告知家里的父母时,父母表示不理解。
他们认为研究所的工作是个铁饭碗,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在大城市里安家,何必要去上海折腾?
但姚远并没有认同父母的想法,三言两语便搪塞了父母。
他声称自己已不想在研究所里碌碌无为,所以要出去闯一闯。
2003年,姚远狠下心来,破釜沉舟地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单枪匹马地来到上海。
刚来到上海的时候,他觉得凭借着自己的高学历以及9年国企的工作经验,一定能找到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
只是现实马上就给了他一记重锤,让姚远清醒了许多。
研究所的工作虽然非常的单调刻板,但作为国企,各项福利十分完备,共事几年的同事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而上海这座城市,身为魔都,虽然看起来极具吸引力,但现实却极其冷酷。
快节奏的生活注定会淘汰沉湎于过去的英雄好汉,也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去慢慢适应。
在求职面试的过程当中,姚远屡屡碰壁,要么就是长时间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要么就是找到了工作却很快离开。
他在上海频繁地更换工作,每一份工作都不顺利,也待不了多久。
在刚来上海工作的那段时间,他由小公司换到大公司,再由大公司又换到小公司。
基本上能做的工作他都做,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自己乐意长足发展的岗位。
而且他也已经分不清,究竟是自己的原因还是这个社会的原因。
可是现实永远不会等你想明白。
高考状元变成流浪汉
在姚远还在纠结工作之余,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政府也马上采取措施应对。
而此时的姚远刚刚从上一家公司辞职,准备在各大企业中挑选一家自己中意的企业。
但这个时候许多大公司都在忙着裁员,小公司面对经济危机也不敢随便招人。
所有大型企业和小公司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姚远一时间没了出路。
姚远的人生开始没有了目标,生活上也没有了经济来源。
在上海工作的时间里,他非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还花光了自己带来的积蓄。
当时的姚远已经37岁了,深陷中年危机,而且面对经济危机,他似乎不堪一击。
当时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也让他没有办法在上海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最终,他失去了努力奋斗的雄心,现实让他开始选择自我麻痹、与世隔绝。
因为愧对满怀期待的父母,所以他与父母断了联系,也不愿让任何人找到自己。
而当时的他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所以选择流落街头,靠着众人的施舍过活。
他住在破旧的拆迁房里面,每天捡一些水瓶、纸壳,来换取一些食物。
姚远选择忘记自己这段受挫的职场生涯,而这一流浪,就是将近12年的时光。
12年的时间里,姚远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而他的父母在儿子与他们断绝联系的那一刻起,就非常焦急地到处寻找他。
二老的足迹遍布了安徽和上海的大街小巷,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儿子始终杳无音信。
4000多个日子白驹过隙,十多年的寻找如石沉大海,让家人朋友们都以为姚远已经遇难。
到了冬天,很多好心人看着这个衣着单薄、腿上用泡沫御寒的流浪汉,生怕他冻坏了,还去商店买了一床毛毯。
但是姚远很厌烦外人前来打扰他的生活,即便是爱心人士的好意,他也经常口出恶言。
不愿接受帮助的姚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直进行着自我封闭。
直到2020年,上海民警偶然发现了姚远,后又查证了他的身份,姚远才得以与分别12年的父母再次相见。
当上海警方将找到姚远的消息传达到湖北时,老两口喜极而泣,即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乘高铁来到了上海。
看见瘦骨嶙峋、白发丛生、目光呆滞的儿子时,母亲心疼地抱着姚远大哭,他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姚远也跟着他们一起哭。
老两口嘴里说着心疼儿子的话,同时又感到庆幸,儿子终于回到了他们的身边。
作为父母,不管自己的儿子变成什么样,在他们眼中都是孩子,姚远的父母在感谢了当地的民警后,就带着姚远回了老家。
团聚后的生活
2021年6月,记者专门去湖北探望姚远的近况,但姚远的哥哥却拒绝了采访请求。
哥哥表示,弟弟回家之后就一直养病,自己也希望姚远能够安心静养,少与外人接触。
找回弟弟的那一段时间,他经常接到各类新闻媒体的电话,打听姚远的近况。
这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而且也没有时间去帮姚远办理相关手续。
此前,曾救助过姚远的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在他离开上海时,已经帮他打包好了近三周的药物,快递到了他的家中。
姚远由于失踪了十几年,户口还没有上,回到湖北以后医保、社保都还没有办理。
救助站站长表示,如果姚远在接下来的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救助站会和当地的公安以及民政部门联系,帮助他协调解决。
谁能想到曾经的天之骄子,最终竟然成了流浪汉?谁又会知道这位学霸一流浪就流浪了12年?
姚远的事情,让人感叹:成年人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
12年的光阴,宛若一场梦,本该是非常精彩的人生,却因此白白浪费了。
看着年迈的父母,和已经不再年轻的自己,姚远的心里应该也是悔不当初的吧!
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放弃稳定的工作,到上海去闯荡,而是选择听从父母的建议,踏踏实实地在研究所工作,也许他早就有机会在大城市里面安家了。
本该功成名就的人生变成了这幅模样,用现在的话来说,姚远就是“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只是人生从来没有后悔药,大家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所以与其纠结过往,不如学会与自己和解。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在当年经济危机的时候,为什么姚远不愿意回到家乡,重新找一份哪怕工资较低的工作呢?
大概是难以面对对他寄予厚望的父母以及好友吧。
曾经的他站在巅峰之上,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风光,但跌入谷底之后的他,同样也会非常的落寞和狼狈。
姚远承受不住亲人的失望和周围人的嘲笑,所以与其选择返回家乡,他更愿意选择流浪。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年人的世界也从来都不是容易的。
为了生活,很多人不得不曲意逢迎,不得不去压抑自己,甚至是放下尊严去讨好别人。
但一次次的失败,让人开始不敢回家,不敢看父母满怀期待的双眼,也害怕听到妻儿的抱怨、邻居的嘲讽。
所以在大城市的深夜马路上,总能看到有人在放声大哭。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努力了就值得了。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人就像一面鼓,鼓如果塞很多东西就会敲不响;人如果有太多的欲望和嫉妒,就不会通透。
姚远只是众多成年人当中的一员,可是在成年人的这一汪苦海当中,大家都身处其中,悲欢皆需自渡,人生是场修行,需要与自己和解。
愿在经历过世态炎凉之后,大家仍旧可以温暖地生活。
即使活在荆棘里,也依旧可以盛开出美好的花,依旧可以与自己和解。
-完-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70后“高材生”上海街头流浪十余年返乡 同学:曾是村里的希望 现在不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