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名医名师录丨尚文中学李蓓青老师: 从“特色课堂”到“空中课堂”

李蓓青,上海市尚文中学英语教研组副组长,英语高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领衔人,上海市初中英语中心组成员。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

2020年2月和8月,李老师分别承担了上海市春季和秋季“空中课堂”的拍摄,完成《英语(新世纪版)》六年级第二学期和《英语(牛津上海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共15课时的拍摄。随后李老师又多次担任“空中课堂”“名师面对面”等栏目的授课教师。

空中课堂名师面对面

教学实践

打造特色家常课堂

李蓓青老师立足课堂教学,用心研究学生,营造激发兴趣、沟通交流的课堂氛围。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拓宽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体现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学生王城杰说:“李老师的课诙谐有趣,又总能激发我们对文本的思考。记得在一节六年级的阅读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根据教材上的图片预测‘地球之友’可能会是哪类书?谁会是‘地球之友’?同学们给出了很多和教材内容不同的答案:其他的星球、动物、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是‘地球之友’。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读前活动,没想到在这节课后,李老师鼓励我们依照自己的猜测,重写一篇短文介绍‘地球之友’。我在课堂上猜测其他的星球是‘地球之友’,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仿照着课文语篇的结构,完成了我的小文章。没想到,我的作品连同李老师的文章一起发表在《关于英语课堂那些事2》这本书上。”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她会运用预测和评价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并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有质量的改变或再创造。她说:“当我们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课文后,如果能进一步给予学生重塑课文、改写课文的机会,或许我们师生能在一起,解决‘用教材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合理、更丰富、更有趣。”

教学研究

创编有效的教学资源

李蓓青老师还善于研究学生学习需求,借助信息平台制作数字资源,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例指导活动

学生张雯说:“李老师善于发现我们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她会利用很多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后来,她根据我们在写作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运用我们的教学案例,先后制作了11个‘九年级写作修改指导微视频’,上传到她的教学公众号上。我的好几篇文章的修改过程,都被李老师作为教学案例,放在了微视频中。李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会根据我们的问题,指导我们观看相关的微视频,让我们先独立地解决问题。然后李老师会对我们的作文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李老师的写作指导微视频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在初三复习写作时,我时常会去学习微视频中的相关内容,对我的英语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2020年5月25日,她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黄浦云论坛上做了主题为“云作业设计赋能线上教学互动”交流发言,该篇文章发表在《黄浦教育》2020年第6期。此外,她也积极参与各个团队的项目研究,承担教学资源开发的任务。她担任2021年教材教法研训一体网络课程开发的项目主持人,带领团队一起完成了《初三英语听力复习专题》的课程开发和录制工作。作为黄浦区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她在导师的引领指导下,参与了《初中英语听说测试指导》视频的开发和录制工作。

教学反思

撰写分享教学感悟

刘歆蕾老师说:“我的师傅李老师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她会把教学中的感悟和反思撰写成教学随笔,发表在她的教学公众号上。她所写的内容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教案的撰写、目标的制定、提高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等等。我在见习期经常阅读李老师的公众号,帮助我尽快地站稳讲台,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印象最深的是,作为新老师,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不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这个让我很苦恼。当时李老师正好写了一篇推文,介绍如何通过活动的设计,引入学生提问、教师追问、设计学习单、改进教学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的习惯。这篇文章融合了李老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性很强,对我的教学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自2016年至2021年期间,李老师在公众号上撰写了百余篇教学随笔,分享了教学资源和写作指导微视频,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公众号也成了李老师与同行切磋教学策略,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的平台,见证了一个教师从特色课堂走上空中课堂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努力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合理、更丰富、更有趣。”——李蓓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