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圆桌|“10个教授开公司9个倒闭”, 创新联合体如何拯救高校成果转化?

2月7日,“上海市宝山区创新联合体建设计划”正式发布,并率先揭牌了“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希望能够整合医疗器械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为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开放式专业服务。

创新联合体是在强化科技力量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促进产学研协同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形式,旨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2021年版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按照市场机制联合组建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以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

近日,澎湃科技对话了上海市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主要成员,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发挥创新联合体“有组织的科研”优势,解决长久以来多元主体协同低效、利益争夺、重复研究、成果难转化、收益分配激励不相容等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痛点。

上海市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是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高校科研代表。该实验室执行主任沈南燕教授2月7日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建立创新联合体,一要做实,二要灵活,三要手上有权,缺一不可。创新联合体的组织机构里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可以把产业链打通,引入优质资本,帮助高校的成果落地应用,同时还可以进行监管和政策扶持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了解某个成果转换的前景,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

[对话]

澎湃科技:上海市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为什么会加入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未来会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沈南燕:宝山区成立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是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有组织的科研”,进一步聚焦科研力量,更加合理地组织产学研合作。上海市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直属,依托上海大学建设的实验室,我们有责任对接产业,服务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

原先产学研合作是以教授的个人或科研团队和企业合作,大多以具体科创项目或企业的具体需求为基础来开展的。但高校的成果转化经常遇到困难,有人开玩笑说,10个老师开公司,其中9个可能会倒闭,因为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离市场相对较远。比如我们实验室李静教授做的无标记视觉导航系统,在实验室里很快能做出原型样机,但因为医疗器械产业门槛比较高,认证工作繁琐,从实验室的原型机到小试、中试、量产,再到临床,整个流程特别长,高校老师其实没有精力去完成这一整套的流程。

创新联合体的组织机构里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可以把产业链打通,引入优质资本,帮助高校的成果落地应用,对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都是一种很好的支撑,可以让整个过程更规范、合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会在联合体里加大投资,帮助技术成果进行转换。从技术成果诞生到跟企业需求对接,中间还有一个很长的验证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阶段,政府的资金往往会投在这个环节中,政府既不会支持太基础性的研究,也不会直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运营,它一般是起到桥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了解某个成果转换的前景,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相比以前胡椒面式的阳光普照投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我觉得对于各方都是有好处的。

澎湃科技:目前实验室有没有正在进行的医疗器械项目?

沈南燕:我们在医疗器械方面目前主要有两个项目,一是康复机器人,目前已经在环上大科技园成立了一家公司来做这个项目;另一个是刚才提到的李静教授做的无标记视觉导航系统,有意向和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合作,现在已经接触了两轮。

创新联合体能够优先帮助我们成员机构了解企业需求,而且在政府的支持下,至少双方都不会吃亏,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利益共赢的平台,对高校教师了解商业化的运作也有好处。

澎湃科技:创新联合体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攻克技术难点,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上目前也存在一些难点,你觉得未来的合作有助于推动解决吗?

沈南燕:人工智能在医疗项目上的应用确实有很多难点,比如拿中国人的所有数据做一个疾病的预测模型,放到欧洲去就不一定准确了,此外数据样本的获取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牵涉到伦理问题、隐私问题。但即便完成了模型,还需要经过漫长的验证过程,如果使用人工智能诊断疾病发生错误,责任谁负?以前诊断错误责任由医院来承担,但是人工智能模型是多方合作研发的。所以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还需要很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此外,最重要的是,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来进行人工智能的开发。

澎湃科技:从你的角度,你觉得做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会有一些什么难点?

沈南燕:我觉得一要做实,二要灵活,三要手上有权,缺一不可。

全国其实已经有了各种联盟、创新中心,难度就在于要把它做实。顶层规划再好,没有一两个抓手是不可能做成的。接下来需要推进有亮点的项目落地应用,并且要有一些有特色的小项目“作为绿叶”,这样的模式才能站得住脚。

站在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角度,首先要摸清区里各机构的需求,了解大家的能力,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去服务大家。对有希望的企业,需要大胆投资。除了投资,区里也要出台一些灵活的、清晰的优惠政策,政策激励创新很重要。我也希望联合体中有一个掌握实质权力的机构,使联合体能够自主运行,自我造血,灵活地扩大联合体的规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