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老师说:小城市人与人之间相互勾连,没有关系很难出头。所以他建议大学毕业生,能走出去就尝试一下,机会不会无故降临,总得有去大城市的勇气才行。
不少同学在毕业的关头开始越发纠结,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究竟要怎样选择,才是最佳答案?或许自己不去亲身感受,听别人怎么说也觉得不对。
北上广深江浙沪,这些都是大学生毕业后想闯荡的地方,魔都上海,更是有着令人向往的纸醉金迷和无限的发展机会。可很多同学从校园里走出来,没有太多的阅历,来到这种地方,没多久就被现实打击了。
大学生毕业去上海被现实劝退:再高的学历,比不过180的麻辣烫
在大学里,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家长,毕业了不好意思再和家长伸手,自己打拼才发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上海的物价,已经劝退了不少大学毕业生。
在这里,一切统一包装的物品,会因为太大众化,而不受欢迎。精致的人更追求手工制作,所以辣条论根卖,5块钱一根,难道就比5毛钱一袋的更能勾起童年回忆?
刚毕业的大学生,想着买个面包当早餐吧,进店看价格:可颂20元钱4个,不算贵,买!结果就让指甲盖大的可颂开眼了。
手工巧克力带着华丽的外表和制作人的温度,19块钱一颗,毕业生要不是签完一单为了庆祝买几颗,也不敢如此奢侈吧。
在东北点一份麻辣烫都会送的花卷,到了上海,八块八三个,就连一份平平无奇的麻辣烫,也要180元。东北小城市是的同学去了,都想感慨:你怎么不去抢?
按照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来看,月入1万的同学算是很平常的,可是留在上海,房租3000多,这还住得不好,通勤费用一个月上千,自己缴水电,一日三餐的饭钱,都直逼2百。
还得学着人家尽量优雅,每天一杯咖啡,一个月算下来,捉襟见肘,还并没有那么快乐。所以才会有人觉得,再高的学历,也会被高消费水平打败,比不过,真的比不过。
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吃瘪的不仅是物价,还有本地人的凡尔赛
随随便便一顿早餐,花费的钱,比普通小城市的人下顿馆子还多,大学生看着摆在眼前的事实,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
在上海上大学的同学,虽说已经见证了物价水平,但在学校里吃食堂,比外面要便宜一大截,等真的要走出校园,才真正会对现实的残酷有些招架不住。
而且大多数同学留在那里,找不到归属感,因为自己的状态和本地人截然相反,所以叫人吃瘪无奈的不仅仅是物价,还有本地人似有似无的凡尔赛。
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从小到大就是如此,并不觉得什么东西贵,大学生觉得过不下去,是因为从小到大的环境太落后了。这种想法也让大学生无言以对。
收入和消费是成正比的,越是这样发达的城市,在各个方面,就越是完善,并且显得精致。有些同学为了面子,甘愿成为“精致穷”,有些同学无奈向事实低头,承认自己没办法支撑下去,决定回家去找寻发展路径,年龄允许,还是想考公考编,不能浪费自己的学历。
与其朝不保夕扛着压力,不如回到小城稳定安逸,决定权在学生自己
学业生涯升级的过程中,学生要经历很多次抉择, 选科,上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毕业的去向,有些家长能帮忙,有些全靠学生自己去处理。
选择了去大城市发展,但是遭遇打击的同学,也别觉得自己是失败的,灰头土脸回去会被人嘲笑。与其在那边顶着压力硬扛,不如早一些放弃,回到小城市,离家近,衣食住行消费更低一些,幸福感才会更多。
决定权都在学生自己手上,就看学生该怎样面对现实了。学历虽然不能决定学生是否应该在大城市驻足,但是回到小地方,的确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求职不会非常内卷,学生底气也比较足。
笔者寄语:不后悔是一方面,但是大学生还是应该慎重考虑,尽量在毕业后的第一个选择上就不出太大的错误,因为应届生身份也很重要,早一些运用得当,能够拥有的收获也会早一点到达。教育爆款制造机
今日话题:你大学毕业后会怎样选择?(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