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高考

高考也要看“门第”? 上海交大新生分布惹争议, 戳痛寒门学子的心

上大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而高考在国民心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场人生大考,因此公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越来越多的现象告诉人们,真正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同样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学生,天赋、家世背景、勤奋程度都能影响人生走向,尤其是家世背景更是对学生的教育、生活乃至就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寒门学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发展机会,而家境优越的学生却可以占尽优势,就连上大学也可以有很多的道路,上海交大的一份新生名录的公布,也让人们看到了学子之间的参差,从而引发了诸多的争议。

高考也要看“门第”?上海交大新生名录惹争议,直戳寒门学子的心

上海交大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向来是学霸的聚集地,实力和地位不亚于清华北大,所以能够考入其中的学生都是“卷”倒了无数考生的存在。

随着高校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考名校除了可以考高考之外,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和保送的途径获得入学名额,但这个占比就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交大共有4千多名新生,通过高考进入该校的学生只有2277人,虽说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高知分子家庭出身的,真正的寒门贵子少得可怜。

而剩下一半的新生则多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的,这里面包含三位一体综评过关的295人,强基计划学生210人,体育特长生、艺术生95人,外语保送生138人等等。

这些自主招生考验的就不只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有家庭实力和天赋能力,要知道这些道路都是需要家长特定培养的,所花费的心思和费用是无法估量的,寒门家庭既没有资源也没有能力。

所以看似人才济济的名校,实际上真正从寒门中走出来的学生真的太少了,这种现象不仅戳痛了寒门学子的心,也让家长质疑就连高考也要看“门第”了?难怪都说寒门难再出贵子。

家长对自主招生的质疑,并非制度本身,而是源于内心的不平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升学的道路也越来越多,不再只局限于高考这一条路,自主招生确实为不少特色型人才提供了专门的通道,对于高校人才的综合性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普通家长对于自主招生向来都是抱有质疑的态度,觉得这就是有钱人家孩子“走捷径”的一种方式罢了,毫无公平可言,其实他们这些抱怨的来源并非制度本身,而是内心的不平衡。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名校的招生名额少之又少,还要被自主招生占去一部分,竞争的激烈性就会愈演愈烈,占了资源才是家长感到不满的原因。

另外普通家庭的家长也有一种“自己走不了的路别人也别想走”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归根结底是对自己和学生的不自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笔者也是家境不同的家长,无法处处给孩子抢占资源,但是笔者觉得教育本就应该百花齐放,自主招生也好,高考也罢,只要学生通过对应的考试,就有权利获得入学的名额,没必要眼红嫉妒,有这功夫都不如着眼于自家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寒门学子先天优势不足,那就后天补齐,总比怨天尤人要强得多

都说现在学生之间的竞争不只是个人的比拼,更是家世背景的比拼,所以才会有了“拼爹”一说,家境好的学生从起点就比普通学生高,得到的资源和教育环境也都是非常好的,这一点寒门学子远远比不上,所以算是先天优势不足。

既然家境是学生无法选择的,因此造成的先天优势就得认,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自我怀疑或者是埋怨父母,反而要学会逆流而上,先天不足后天补齐也不是不可能,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乃至家族的命运。

笔者最佩服的寒门学子就是庞众望,他的家境低到尘埃,但是始终保持积极正能量,心胸阔达,坦然面对自己的现状,从而走出了一条让人钦佩的道路。

因此寒门学子最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不要感到自卑,多用些心思在学习上面,只要个人能力足够强,就算只有一条通往更高学府的道路,也是能够走得通的。

【笔者有话说】上海交大的新生名录确实充满现实,也难怪学生和家长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但是在笔者看来,人生来就有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寒门学子也好,家世显赫的学生也罢,要想获得他人的认可,还是得靠自己的真本事,坚定这个信念就能少走弯路。

话题:你如何看待上海交大的新生名录?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