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

将创新设计与都市健康融合,这场论坛上学者热议“健康+”

如何将创新设计和都市健康融合?如何建构未来数字健康产业生态的创新设计?在日前举行的工业设计——未来健康产业论坛上,来自设计、医学、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设计创新之路。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胡江表示,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上海市平均预期寿命连续每年居世界前列,体现出“都市健康”这一重要理念。

“从初级信息内容时代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产业,也创造了很多新的劳动方式。”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智能虚拟设计实验室(DIV)主任王受之认为,面对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师、医生、律师、教师、科学家等具有创意性的工作机会反而会越来越多。

王受之提到,未来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多学科交叉和多元化,结合多个学科或主题领域的知识、概念和方法,以产生更全面和相互联系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科大创艺学院多元化的跨学科设计实践项目,通过跨学院、跨专业、跨实验室的交流合作,促使学生探索更具创意的作品。

前不久,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教学教授、智能虚拟设计实验室(DIV)执行主任杨华指导上科大学生创作的“碳卫星”科普XR交互设计作品受邀参展2023奥地利林茨国际电子艺术节,“科普展示强调参与性和游戏性,而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跨界联合,可以把设计的研究过程以更加具有参与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论坛现场,不少与会学者都提到了跨界融合,共创“健康+”的理念。

“医疗将会往哪个方向走,实际上这跟设计息息相关。”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磁共振引导心血管及癌症治疗研究实验室主任胡鹏认为,未来患者接受医疗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催生了“元宇宙医疗”。

在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的全周期过程中,无论是底层系统、操作系统、引擎还是场景应用等,都需要新技术与新设计的加持。

以儿童脑发育为例,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常任副教授、脑疾病与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张寒计划建造一个适合儿童游玩的乐园,以提高儿童数据采集的体验,减少孩子们对实验的恐惧。“通过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创意与设计,如AI和音视频等,使儿童脑发育的研究有更好的体验感,构建一体化生态系统。”张寒说。

联影医疗体验创新负责人姚春江则强调了设计在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中的关键作用,“面对未来想做出突破就要进行颠覆式创新,而预测未来最大的困难是对关键技术的想象,困难在创新面前只是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也是本次论坛的总策划人杨继栋认为,数字化时代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互动化四个特点,在这里共同探索数字化和创造力在数字医疗健康领域的交融碰撞,体现出学科交叉的关键性,也是此次论坛希望引发的一个重要思考。

“设计师站在80%的已有知识体系上进行20%的智慧创新。”杨继栋说,设计师应成为驱动力,链接所有的外围资源,培养洞察力、理解力、建构力、思辨力,共同展望人类未来的健康和发展。

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倪伟源透露,目前协会正在筹办包容性设计的研究中心,如何设计出满足儿童和老人需求的产品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呼吁,大家一起合作、协同、互助,为上海建设一流设计之都作出贡献。

本次论坛由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承办、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协办,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