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rebet雷竞技

办了17年的论坛上, 3句歌词揭示“媒介”的秘密

重视“媒介”的复杂性

这个周末,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3)在上海举行。这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全国性学术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七年,以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和前沿性的议题,在海内外传播学界拥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小小电话有如此的威力,它把我和全城连在了一起。”

论坛一开场,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黄旦教授首先引用了三句不同年代的歌词,指出媒介是时代的标志,时代的变化又凸显了媒介的力量。

《卖报歌》里报童叫卖的报纸,和现代京剧《雪花飘》中退休老人守着传呼的电话机,都是“媒介”。同样是讲故事,从闲坐说玄宗的宫女、谷堆旁的妈妈到本雅明笔下的远方旅者,过去被认为是口头传播,属于人际交流范畴;然而到了今天,讲故事的人出现了新的变化,他可能是一位通过大语言模型为女儿讲故事的父亲。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媒介”到底什么?该从什么角度区分媒介,如何区分?黄旦认为,回应这些问题,首先要重视媒介的复杂性,而不要简化、泛化为笼统的“万物皆媒”。

对媒介概念进行重新定位,成为搭建有中国特色媒介学科的首要问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也认为,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智能技术发展,“媒介”的意涵急需扩展,学术研究需要创造新的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以适应在数智时代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海量而复杂的交互,媒介不仅仅是社会运转的重要机制,更是直接地影响着人类主体性的生成与存在形态。

多位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轮流发言,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与学术脉络,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除国内多家高校外,来自爱尔兰梅努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海外高校知名学者,也以主旨演讲、分论坛等形式参与其中。

城市的核心是“沟通”

近年来,云计算、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数字城市建设是当前中国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沟通”则是城市的核心。论坛以“智能沟通:城市共通体的前世、今生、未来”为主题,与中心的“十四五”科研规划形成呼应。

13个分论坛、经专家评审入选的57篇学术论文,包含了大量对于当前社会所广泛关注的我国城市发展的成就与现状的思考,涉及人工智能与数字叙事、游戏化社会与城市界面、Citywalk与网红城市、“特种兵旅行”与社交媒介、网络化界面与交通app、“一屏观天下”仪表盘与数字治理、智慧社区与数字交往、新媒介与上海文化形象等诸多话题,选题前沿、内容丰富,与城市发展、数智技术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

推动研究本土化经验

据介绍,复旦大学共有8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在2022年的教育部评估当中,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是全校应用类唯一获评优秀的基地,也是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唯一在2016、2022两轮教育部评比中连续获评优秀的基地,体现了在中国传播学科的建设发展中的学术引领作用。

该中心近年来聚焦“数字城市传播”研究。本次会议回应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精神,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等重大议题,探讨二维码、算法、大数据、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媒介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本土化经验,致力于推进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和范式创新。与会学者从自身的学术背景与所见所闻出发,扎根智能时代的中国城市传播实践,为加快建构传播学的中国自主话语体系,贡献思考与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