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失去了太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以及卓越人才,不乏有演艺界里的知名演员和导演,也有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教授,还有政商界的高级领导干部以及企业家。
说实话,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愿提及但又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尽管死亡是不可避免,但是真正要面对死亡,尤其是面对一些杰出人才,还是让我们扼腕叹息、悲痛不已。
上海交通大学一教授、博导、院长去世,年仅48岁,让人感到痛心!
在2023年12月19日,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讣告,该校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博,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8岁。
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届青年学者,樊博教授离世毫无疑问是科研界的重大损失。
其实这个消息一传开,很多网友都震惊不已,尤其是业内人士得知此这一噩耗更是感到震惊、痛心和有些难以接受。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樊博教授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他长时间都是留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先后被聘请为该校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博教授潜心育人、严谨治学,长期从事应急管理以及数字治理研究,这期间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杰出学者,并为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樊博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数字治理和应急管理,曾主持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2014年更是被评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其研究成果对于预防自然灾害、建立安全的结构模式都有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樊博教授还是教育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首席专家,这些称号以及项目的分量有多重,不熟悉的朋友们不妨查一查。
一位正值壮年的顶尖教授,就这样突然离开了人世,身边的亲戚朋友恐怕都很难接受,他的不幸去世也确实是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当然,樊博教授的人品和成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樊博教授虽已了脱尘缘,然崇高风范必将永驻人间,鞭策后世,希望他一路走好!
高层次人才的健康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已出现了多位高层次人才英年早逝的案例,比如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创始人、人工智能科学家汤晓鸥因病去世,享年55岁;中国中免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李刚因病逝世,享年54岁。
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滕彦国,因病逝世,享年48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杰权因病去世,享年54岁。
还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李秋喜,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63岁,等等。
这些优秀的学者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去世对国家来说是一笔不可挽回的损失,按理来说,现在医疗技术和条件已经比较发达,他们享受比较好地医疗救治措施,为什么这些人还是会过早地离开呢?
这里面肯定有很多因素,一方面与工作职责和社会大环境有关系,毕竟他们身处高位,平时事务繁忙,应酬自然众多,而压力巨大,过度透支了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最终损害了健康。
除此之外,自我加压或许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处在这个位置上,上下级各方都寄予厚望,自己也希望做出更好的成绩,这无形之中就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让自己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大家常说,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不过一旦压力过大,那就不能全部转化为动力了,就可能就会反映在身体上,产生病变,其实很多身体疾病都跟人的心理有关。
当然,也并不是说一个人不努力就健康,成果不重要,只是说在平时要做好健康管理,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与此同时,这里也不是否认科学家、科研人员和学者的才华,但对于他们来说,“活得久”也很重要,因此,也希望吸取教训,对高层次人才引起高度重视。
写在最后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不管从事脑力还是体力工作,大家都要清楚的一件事,那就是身体永远都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谈什么都没有用了。
因此,在身体感到不舒适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且要进行定期体检,对于学者、专家以及科研人员,建议相关单位能够安排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全面体检,消除他们健康隐患,保护我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