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离上海中小学新学期开学还有3天,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2月初,上海市委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春季学期“安全教育周”活动的通知,以及2024年上海教育47项重点工作,均将“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生的一项重点工作。
这也难怪,其实,不仅仅是上海,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备受关注。一段时期以来,中小学生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症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更易出现情绪及心理问题,全国有3000万名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到心理问题困扰,有三成人不时会感到抑郁和焦躁。
针对全国不同区域的10个省份少年儿童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一半又来自于在校学生。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海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竟然高达36.4%,初中、 、职高分别为:36.0%、33.2%、46.3%,男生、女生有抑郁症状者分别占37.5%、35.4%,这与十年前相比高出了很多。
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还应该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方面,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具显性,也较易受到家长的关注;社会适应则更多体现在校园生活中,心理健康由此成为更应该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话题。
1月中下旬,在北京、云南、上海、浙江、贵州、陕西等地方举行的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议通过完善立法等方式构建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多位专家提出建议,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月初,上海市教委印发《202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的通知,布置了47项重要工作,其中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放在第三项,提出要求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实施2024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发现预警、干预处置机制。
2月7日,上海市教委又发出《开展2024年春季学期“安全教育周”活动的通知》,对学校、家长都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共有十条。
一、对各中小学和心理导师:
1、不得以寒假作业是否完成作为新学期注册依据,开学2周内不得组织纸笔测试,不得随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2、在开学前后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提升学生自我心理危机防御能力;
3、认真实施全员导师制,在寒假及开学前后导师要通过线上或线下等途径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做好重点关注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干预;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提升家长的意识与能力;
5、指导学生开展同伴互助,发现同学有异常表现,及时报告老师,做好同学间的陪伴和安慰。
6、做好排摸工作及危机干预,重点关注开学后有异常情绪及行为的学生,予以适切的援助或家庭指导。
二、对家长和监护人
1、要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经验,通过学校、家长会、学校微信号等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2、要提升识别、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
3、开学前后家长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心理变化,有效开展亲子沟通,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
4、主动、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孩子心理健康排摸工作及危机干预,孩子出现异常情绪及行为应及时告知老师和学校,获得适切的援助或家庭指导,或寻求相应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帮助。
当然,对于每位中小学生来说,是心理健康的主体,应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尽快调整好作息时间,多亲近自然、多晒太阳、多运动,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新成长。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