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rebet雷竞技

“我们希望听普通话讲解。”42位香港浸会大学本科生为何这么说

“我们还是希望听普通话讲解。”5月17日上午,42位香港浸会大学本科生来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原本因为到有位国际生,学校事先预订英语讲解,后来国际生不来了,大家便主动提出更换语种,“珍惜每次用普通话交流机会”。

5月13日至5月17日,得到田家炳基金会赞助,香港浸大学生来到上海,实地了解这座城市面貌,认识自己国家与民族,进而思考自己的未来。

上海是了解内地首选

K11商场、永安百货、港式茶餐厅……虽然多数香港同学是第一次来上海,但他们并不感到陌生。“上海与香港渊源颇深,同为国际化大都市,是香港同学了解内地的首选。”浸大文理及科技学士课程主任张引告诉记者。

支付宝、美团、高德地图、滴滴出行、大众点评……虽然多数港生是第一次来沪,但装上了各种APP,迅速解决了出行、购物、外卖等问题。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美罗城、大悦城、环球港等地,港生们一个个点去“打卡”,品尝上海小吃、感受市民生活。

“来之前我换了不少人民币,但发现其实没有必要。”港生邝国昇告诉记者,微信与支付宝都开通了跨境支付功能,实现了人民币消费用港币结算,非常方便,“很多时候,我是现场唯一一个用现金支付的”。

5月15日,香港同学来到浦东川沙,在宽阔水面上感受划船运动。“太阳很晒、桨板很重,活动很青春、很热血。”在与她同龄的上海运动员指导下,香港女生李念情第一次坐上8人赛艇,体验飞驰水上的感觉。虽然是两地同学首次见面,但年轻人间似乎天生没有隔阂,彼此很快打成一片。大家很快互相加了微信,建了群组。刚坐上回程巴士上,香港同学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

“上海还没有看够。”

这42名浸大大二学生,分别来自文理及科技学士专业和创新医疗与社会健康专业。来沪前,老师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寻找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元素”。

邝国昇注意到,上海街头有分类垃圾箱,不同垃圾可以分门别类放置其中。“香港还没有实行垃圾分类,这点值得我们向上海学习”。于是,他一边在街头citywalk,一边拍下不同样式垃圾桶,希望回去在课堂上分享。

李念情则提到在中国电信信息生活馆看到的智能电话亭“hello老友亭”。点击“15分钟生活圈”按钮,能从屏幕上查询到附近医院、文旅场所、社区食堂等信息;点击“一键叫车”功能,输入手机号发出叫车需求,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很快接单,这些暖心设计让香港同学频频点头。“香港也是老龄化社会,这些设计能帮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她说,这个红色的电话亭很温暖。

看到同学们认真投入,浸大创新医疗与社会健康专业课程主任黄雅君很是欣慰。“同学们在上海感受科技赋能社会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所见用于学业之中,更好回报社会。”在她看来,香港与上海在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方面各有所长,年轻人能在两边同时感受,更能开阔眼界,丰富经历。

“上海还没有看够。”5月17日傍晚,结束行程准备返港时,不少同学依依不舍。而浸大教师胡欣雨已开始盘算明年访学活动。“我们可以请上海同学教上海话,香港同学教广东话,通过了解方言增进彼此理解。也可以进行一次城市越野,让香港同学进一步探索上海。”她也期待更多上海同学能来到香港,走进浸大,“给我们一次机会,展现香港朋友的热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