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可谓是“海纳百川”之地,来自于广袤土地、素昧平生的学子,在“大学”校园里不期而遇。
有别于初中、 就近入读的教育原则不同,很多大学生都会开启跨市、跨省的求学经历。
在陌生的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很多大学生都会存在“水土难服”的现象,很多学生要花精力、时间来调整心态,适应城市环境。
网络上就大学所在地的城市,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最适合读大学的城市”大排名,老牌直辖市天津位列第七名,而榜首被网友赞为是真正“实至名归”!
“最适合读大学的城市”排行榜出炉:天津只能排第七,榜首实至名归
NO.7:天津
就经济发展的GDP来说,天津在直辖市中并没有明显优势,但胜在它的港口优势,即便比不过帝都北京的繁华,但依旧不乏很多世界名企入驻。
这对于外语、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业选择以及就业几率都比其他城市来得要高一些。
NO.6:西安
西安是一座古城,不及沿海城市的经济发达,但各大高校的云集,让西安成为了众多学生的选择。
西安的生活节奏不快,消费也不高,对广大学生来说,生活成本不高,适应性也很强。
NO.5:武汉
“九省通衢”的武汉,有着很明显的地理优势,交通非常便利。
著名的樱花之城,最浪漫的武大等,这些都为武汉这座城市平添了“光环”,加上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排名的稳步上升,让武汉也成了众多学子的选择。
NO.4:成都
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各类资源也非常集中。如知名的国际会展、大型演唱会、高校竞赛等活动,成都站都是赫然在列。
所以选择成都这座城市,作为求学之地,不失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
更难的是,川味美食独步天下,各种成都小吃都足以让你流连忘返。
NO3:南京
作为我国东部的领头羊,江苏省也是教育大省,省会南京的教育优势也非常明显。除了普通性质的高校云集之外,还有很多国际合作办学的院校也纷纷在南京落户。
作为著名的红色革命之城,南京繁华而不浮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宜居又宜学。
NO2:北京
帝都北京的高校资源,那是普通城市不能企及的高度,以清华、北大的顶级学府为例,承载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
选择北京作为求学地,能够接触到的资源和学术交流机会,肯定遥遥领先。
NO1:广州
最适合读大学的城市榜首应当是广州,沿海城市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而且难得是,毕业后定居当地的比率很高,很多应往届毕业生都能留在当地发展,并且融入很好。
与同为大城市的深圳相比,广州的居住以及生活成本都要低一些,同时还有各种知名的大型会展在广州召开,对学生们增长见闻、未来职业发展都是极好的契机。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足以可见城市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尤其是大学阶段,算得上是“人生初萌芽”社会的关键时期,数年的大学光景,对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关于大学的地域性选择,考生要综合角度考虑,为日后的发展生活做铺垫
▲城市定位
正如上述提到天津等港口城市的贸易就业优势一样,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规划。
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领先的优势,金融、外资等企业入驻的数量多,所以在财经、金融、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求职机会就要多一些。
▲教育资源
高校的选择,不能局限于一所高校,也要考虑整个城市的教育资源,这易于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
比如北京21所高校是共同体,武汉7所学校也有联盟,上海有东北、西南两大片区的跨校联盟等。
选择这样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学生们如果有考虑研究生或者更高学历的进修,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效应”。
有条件的可以申请其他高校的辅修专业,毕业即可拿到双学位,这对于学子未来的求学之路是“含金量极高的镀金”。
▲城市生活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人生百态”,一如天府之国的成都,恬静悠然,生活节奏慢,而沿海城市的经济发达,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压力也相对较大。
所以填报志愿之前,不妨将城市生活的各方面作为地域选择的考核指标之一,同时结合本土城市的生活习惯、人文风情等,做出科学的选择。
当然,填报志愿不能单一根据城市地域的影响来“按图索翼”,学生要全面考虑,包括填报目的院校的教育水平、学术实力等。
最后,祝所有的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