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商业大学共建“双碳”研究院揭牌

人民网天津10月1日电9月30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商业大学共建“双碳”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侯立安,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徐俊,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玉兵,津南区委书记刘惠,天津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史习红,党委副书记、校长葛宝臻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刘文清、蒋剑春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通过视频发来寄语。本次活动由津南区委常委、海教园专职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郭建华主持。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城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建设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加快推动津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津南区政府联合天津商业大学共建“双碳”研究院,依托津南区绿色生态屏障生态优势、海河教育园区创新优势、国家会展中心产业优势、天津商业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天津大学环境学院专业优势,致力于打造天津市“双碳”高端智库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高校与地方深度合作,加速“双碳”人才培育,为国家碳中和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徐俊在致辞中表示,科技部将“双碳”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双碳”研究院的成立不仅将支撑津南区乃至天津市的“双碳”工作,同时也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动作为和担当。他对研究院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面向天津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打造成为天津市乃至国家的高端智库;二是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提供更多技术解决方案;三是培养“双碳”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支多层次、复合型“双碳”人才队伍。

朱玉兵指出,市委、市政府把做好“双碳”各项工作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具体行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津南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构想,并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贯彻实施。希望“双碳”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努力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为全市“双碳”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市政府将不遗余力支持“双碳”研究院建设发展。

刘惠简要介绍了津南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她表示,此次津南区与天津商业大学共同建设“双碳”研究院,是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合力打造天津“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抓手。衷心希望研究院大力推动“双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区校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多领域深入合作,为津南区乃至全市实现“30·60”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共同打造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试先行典型样板。

葛宝臻在致辞中强调,“双碳”研究院集聚国内“双碳”领域院士和专家,将从结构降碳、技术减碳、管理低碳三个方面构建研究体系,有力推动“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碳中和”天津经验,构建集绿色技术、政策法规和市场交易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同时,研究院的成立对推动天津商业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双碳”研究院正式成立。天津商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冠益介绍了“双碳”研究院及“双碳”工作创新联盟相关情况。下一步,研究院将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为试点建设零碳园区,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同步研究成立“双碳”研究院科技公司,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为天津市乃至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活动现场,津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瑞均发布《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行动宣言》。津南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将致力于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屏障碳汇、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前沿绿色低碳技术、绿色金融支撑体系、社会低碳文明发展六个方面形成行动示范,率先吹响落实“双碳”目标的号角,表达了津南区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刘文清、蒋剑春,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通过视频形式祝贺“双碳”研究院成立。侯立安、余贻鑫院士先后讲话,对津南区和天津商业大学在“双碳”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表示充分肯定,表示将为推动“双碳”研究院建设,为天津市低碳转型发展及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六位院士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探讨了在智能电网、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节能降碳问题,为实现“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原创性、高质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

下一步,“双碳”研究院将在政府智库建设、企业低碳转型、基层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围绕碳中和技术、行动方案与规划编制、数学建模与预测评估、政策管理与交易贸易、法律和国际合作等重点方向,加快推动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