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种下梦想 十年花开

天津大学元明阳光教育基金发放仪式合影。本文图片均由天津大学提供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扶贫先扶智,2014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派出一支大学生支教队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成为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

此后十年间,每逢暑假,天津大学师生校友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都会来到这个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志愿帮扶。像是一场接力,先后有150余名大学生实践队员自发地踏上这条跨越3000公里的支教之路。有志愿者这样描述十年坚持的意义——“种下梦想,静待花开”。

——————————

卢彬老师和中国舞表演同学合影。

当夏季的风吹过洱海的源头,天津大学支教队的年轻人又如期而至了。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是四面起伏的群山环抱中的一片美丽的山间坝子。传说中,这里是百鸟朝凤的地方,因此得名凤羽。独特的自然环境让这里保留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醇厚的乡土民情,而连绵的苍山,也阻隔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与外界的联通。

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多剩下老人和孩子。大理白族自治州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片区脱贫攻坚主阵地,洱源县是当时全州11个贫困县之一。

时任凤羽一中校长的杨涛清楚,“山里人对外面的世界看得少”。他邀请这些大学生给每个班的学生讲课,他期待这些大城市来的年轻人,能给山里的孩子“推开世界的门”。

如他所愿,十年间,这扇门越开越大。如今,梦想的树真的开出了花、结出了果。2023年9月,凤羽镇传来好消息:第一年支教班里的学生李郁娟,经过多年苦读,因成绩优异被天津大学录取免试攻读研究生。她相信,是天津大学的哥哥姐姐影响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他们让我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向往,有了想出去看看的动力”。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教育政策专业的张绮帆,是2015年天津大学支教队的队员,回想那段实践经历,她形容“像是吹进心里的一阵清风”,启迪她、引领她坚定地投身教育领域的研究。

十年支教路上,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束光;那扇门内外的年轻人,都从这里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素描课上,于子轩老师向同学们讲授明暗光线表达。

在古老的银杏树下等大学生“老师”来

盛夏时节,杨涛总会笑眯眯地守在凤翔书院等待天津大学的大学生“老师”到来。这里是古文庙遗址,在上百岁的银杏树下,大学生们办起成长训练营,带着孩子们读书、写字,画画、歌唱……树叶绿了又黄,支教队的年轻人走了、又来。

天大学生于子轩喜欢把孩子们五颜六色的画挂在书院里,在今年的“拾光微漾 津凤追羽”成长训练营,她担任美术老师。这个假期,她每天都带着那些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孩子,一笔一画地学国画和素描。通过孩子的画笔,于子轩尽可能去体会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的孩子比较急躁,有的胆小放不开手脚”,她会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加以引导。慢慢地,孩子完成了画作,也学会了专注和耐心。

抱着仙桃的猴子毛茸茸,神态灵动,这幅画作出自一个10岁男孩儿之手,他曾是班里淘气的学生,可于子轩注意到,“他手很稳,审美也很好”。在她的鼓励下,男孩的作品给了人们大大的惊喜。

今年暑假,大学生为孩子精心设计的成长训练营,开设了15门课程,有书法、绘画、舞蹈、合唱等艺术类课程,也有生物标本制作、折纸、黏土、篆刻等手工类课程,还有特别设置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

天津大学首席学生心理素拓师张馨月注意到,这里的学校没有心理教室,也没有专业心理教师。她花了很多时间跟孩子一起游戏、聊天,给他们讲大山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去奔跑、去追光。她能感受到,这里的孩子“渴望温暖、害怕孤独,他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关爱与呵护”。

有些留守孩子的心思无处倾诉,一些孩子因此内向寡言,还有的沉迷在手机游戏中。而在训练营里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中,孩子一点点放开自我,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大学生实践队到来的这段时间,成为小镇上难得的热闹时光。平日里,因为年轻人少,镇上显得很安静。留守儿童问题曾让杨涛感到头疼。凤羽镇是茶马古道必经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然而受到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影响,乡村教育也受到冲击。有老师回忆说,前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教室里会多几个空位,又有孩子不回来上学了。

如今,为了能参加暑期成长训练营,很多孩子和家长早早就开始打听报名时间;有的孩子因为来得太迟没抢到入营名额而难过得大哭。

“天津大学支教队的到来,可以说是在乡村教育空白点上精准发力。”这场乡村教育公益实践的发起人、天津大学教授施亮星说,大学生们不是来开补习班的,而是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用年轻人的方式影响和鼓励当地的中小学生,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小镇里的孩子打开眼界、点亮梦想。

2014年李郁娟和同学受邀到天津大学参观。

“十年后,我就成为了你”

从凤羽镇起凤村的主路到起凤中心完小,要走过一段窄窄的上坡路。路的两旁是白墙黛瓦,土墙柴门。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只剩下一条天际线。一到阴天下雨,道路会变得泥泞不堪。路上常有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老人闲坐聊天。就是这么一条再普通不过的乡间小路,在天津大学实践队队员心中,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是他们去给孩子上课的必经之路。

李郁娟至今记得,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天津大学实践队队员时是个大晴天。天津大学实践队的到来,像是把大山外的世界一下子带到凤羽镇孩子的眼前,铺展开一条通向远方的路。

“靳鹏霄哥哥带着笑意给我们讲天津大学的人文情怀和悠久历史,大学在我的心里一下子变得具象起来。”当时上初一的李郁娟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2014年9月,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成立30周年之际,李郁娟等10名凤羽镇孩子受邀来到这个中国第一所公立大学。在大学校园里,李郁娟见识了“百团大战”的社团纳新,在教室里真切地感受到大学课堂的魅力,还在校园里邂逅了国际宇航员。“大学生活太精彩了!”李郁娟兴奋极了。她和同学们登上天津大学的舞台,为师生表演了白族舞蹈《霸王鞭》。看着台下大哥哥大姐姐们真挚的笑脸,她对自己说,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天津大学。

作为去天津大学参观的带队老师,回来后,杨涛清晰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改变,“这些孩子回到学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了,还带动影响身边其他孩子一起学。”

李郁娟由衷感到自己是个幸运的女孩儿,“天大陪伴了我十年的成长”。中学期间,她经常向实践队的大学生请教,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她在国家级的读书活动、创意写作大赛、朗诵比赛和播音主持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得奖。

最让她感到自豪的是,进入大学后,她成为学校社会实践队的队长,带着队员开展志愿服务,期待能帮助更多和当年自己一样的孩子。

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过去十年,凤羽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九年级学业水平成绩由全县第三梯队迈入第一梯队,并涌现出以“全国最美中学生”李晓倩、“全国中华魂读书活动”一等奖李郁娟为代表的优秀学生。

当年一起去天津大学的小伙伴许沃锐也考上了大学,并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去西部支教一年。李郁娟说出了她们的心里话,“我们用行动来延续天大实践队的路,努力成为十年前那些在我们心里发光的人。”

班主任张馨月老师与班级同学谈心谈话。

蹚出校地牵手助学的新路子

不久前,中共洱源县委洱源县人民政府专门给天津大学发来感谢信,感谢师生连续十年在当地开展乡村教育爱心公益活动。

信中写道:在没有对口帮扶任务的情况下,天津大学师生积极响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连续十年倾心倾力开展志愿帮扶,打造了“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文化帮扶”三位一体的“造血”帮扶模式。

不仅如此,天津大学校友还在这里设立了元明阳光教育基金,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扎根乡村教育的教师。因为成绩优异,张毓涛初中时拿过两次元明阳光教育奖学金,如今,他已是国防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对他而言,奖学金更像是一种人生激励,而天津大学师生身上家国情怀的影响力更为深厚:“我选择投身国防事业,也是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引领。”

十年来,元明阳光教育基金累计向400余名师生发放60多万元奖助学金,资助10余名留守儿童到天津大学访学。此外,还建设了3间爱心教室,辅导当地创业者10余人。

如今,在凤羽镇的很多地方,都有天津大学师生的印记。由天津大学师生发起并参与建造的“茅以升公益桥·凤羽桥”成为当地一个标志性建筑。师生在支教期间,与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合作,总结之前探访古村落、寻求当地文化发展出路的经验,在凤羽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调研,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唤醒文化的记忆。师生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践,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为凤羽镇设计创业茶馆、旅游产业发展方案等。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尚洁表示,跨越十年的支教坚守,形成了一个基金、一支队伍以及扎根异地支教服务的工作模式,支教实践活动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探索出了校地牵手助学的新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大学肩负着教育兴国的使命,大学生理应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尚洁说。

2017年开始,天津大学在全国设立100间梦想教室,并成立了兴学基金。“梦想从凤羽出发,惠及更多追梦的人。”

过去这些年,尚洁陪着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里,她见过孩子眼中的渴望,也从他们的成长中看到了坚持的价值和意义。一次,一个当地小学生凑到她跟前轻声问,“老师,你是不是来过?”她笑着问,“你见过我?”孩子说,“我记得你身上的味道。”

十年光阴流转,当年的初心与承诺从未改变——用青春践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支教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