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 > rebet雷竞技

快评丨大学开设恋爱课, 高分标准不是“脱单”

无论恋爱课还是幸福课,老师教授的都是底层方法,至于具体如何运用,如何谈恋爱、与人相处,还需要学生自己尝试

天津大学的恋爱课近日引发关注。据报道,近年来,天津大学把“爱与幸福”作为一门学问引入校园,学校开设了恋爱课、幸福课,并纳入全校公共选修课程,这些课在学生中迅速走红,成为全校最难抢的课之一。

↑同学们在幸福课上进行小组展示。图据中国青年报

主讲“恋爱课”的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王小玲,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她总是笑着说,这不是一门“脱单课”,也不会教太多所谓的“恋爱技巧”。

上了恋爱课也不一定能“脱单”,乍一听上去,这课程似乎有点“没用”。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想上?

其实,类似的课程在高校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此前,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的恋爱课程也都红极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其中,武汉大学的《恋爱心理学》课程甚至引来一些学生爬窗蹭课,还不一定能挤进去。可见,爱情是年轻人普遍关心的话题。中青校媒曾发起一项面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2022年,教育部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等。

高校开设恋爱课,可能既是学生的“刚需”,又是大势所趋。那恋爱课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其实,“恋爱课”这个名称多少有些断章取义了,在一些学校,这门课程的全名是恋爱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本质上,这是一门心理学课程,或许还有部分社会学、哲学的内容。

恋爱,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就像报道中提到的,王小玲老师在开展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关系相处和情感困惑,是学生们日常咨询较多的问题。”

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对处理恋爱关系有帮助,同时也对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有帮助。而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提又涉及如何认识自己这个命题。“认识你自己”,这是哲学的永恒命题之一。学会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处理许多人生问题的基础。

几年前,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也曾在网络上走红。这门课实际上叫“积极心理学”。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同样表示,本课程不是提供关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答案的,而是关于辨识正确的问题。换句话说,老师教的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而不是结论。但了解或者说学会了这些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结论,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和实践。天津大学也开设了幸福课,主讲老师赵剑博也表示:“幸福没有公式,但有体验。”从心理学实验讲到如何调节情绪,还教授大家情绪训练的科学方法。

可以看出,无论恋爱课还是幸福课,老师教授的都是底层方法,至于具体如何运用,如何谈恋爱、与人相处,还需要学生自己尝试。而这,也是人文学科的共同特点——看上去似乎“没什么用”,不会产生直接的结果,但却塑造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底层逻辑。

在过去,我们可能很少意识到,爱与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也都是需要学习、需要修炼的。而近年来兴起的恋爱课、幸福课则补上了这个空缺。因此,对于这类课程,我们既不必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也不必抱着功利的心态,希望上完课马上就“脱单”、就获得幸福。能够拓展眼界,学会一些关于爱、关于幸福的知识,不也是重要的收获吗?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能影响人的一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