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 > rebet雷竞技

里昂商学院副校长王华: 香港是汇聚国际人才的“超级联系人”

2022年已过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通货膨胀、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全球经济发展前景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的前景在何方?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余波未了、全球贸易平衡屡遭波折之困境,处在中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寻求新思路、探索新视角?

9月21日至22日,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变局与信心”将在香港、内地同步举办。广邀海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围绕大湾区建设、中国经济、全球经济等话题展开讨论。在论坛开幕前夕,凤凰网财经联合中国基金报推出了《湾区风云录》系列访谈,本期对话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王华。

对话伊始,王华校长首先介绍了湾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四个优势,并强调了香港在人才汇聚上“超级联系人”的重要角色。他指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在大湾区这样一个大舞台上,香港作为一个‘超级联系人’,可以通过地域进一步畅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国际化、医疗国际化等方面共同发力,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在此安居乐业,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于年轻群体个人能力提升的问题,王华提出了“企业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就业不能只靠“一纸文凭”,要打磨自己的“企业胜任力”,即对职位的胜任力。而这将关系到个人在软实力、软技能,包括个人领导力方面的提升。他指出,“数字经济的时代的到来,和我们传统的四年本科两年硕士的节奏之间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落差;我们不能只在知识板块上一路狂奔,在打造个人软实力方面,我们至少要投入30%的时间,不断地修炼自己、打磨自己。”

最后他表示,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双循环视角是湾区历史使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希望能够通过凤凰湾区财经论坛,立足湾区本身,对湾区未来的发展有进一步探讨,产生出更多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

香港是汇聚国际人才的“超级联系人”

《湾区风云录》:我知道您一直在国际上交流比较多,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您认为大湾区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

王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上,首先会有一个历史的优势。在过往的几百年当中,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华人基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是产业溢出的优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方面向海外溢出,把目前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中国产业和海外产业相互补充的过程。比如说像格力集团这样的大湾区的中国企业,在巴西建立了生产基地,这就是我们的产业溢出优势。

三是中国企业有进一步打造自身产业引领优势。在大湾区发展过程当中,像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等这些领域,中国相对来说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四是国际人才的汇聚优势。所有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在汇聚人才方面,香港应该要进一步起到“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其实香港地区政府早在2006年就有了“优才计划”,接下来,我们希望在大湾区这样一个大舞台上,香港作为一个“超级联系人”,可以通过地域进一步畅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国际化、医疗国际化等方面共同发力,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在此安居乐业,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

《湾区风云录》:您提到了很关键的几个问题。一个是历史优势,一个产业优势,还有人才优势。特别是在人才这个方面,作为教育行业的专家,您认为大湾区在与对外的教育交流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是怎么样的?

王华:在大湾区教育方面,目前香港已经是一个教育人才集聚的高地了。实际上广东尤其是广州市也是走在前列。在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发展机遇下,我认为坚定地做教育的国际化,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讲,2021年,由中欧论坛创始人David Goseet先生主编,意大利Il Mulino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与世界》一书,我和我校校长Isabelle Huault联合写了一个章节——中欧关系下的商学院教育担当。我们通过数据发现,有大概60%的中国的国际学生是来自于亚洲地区。中国的贸易结构是20%和美国往来,20%和欧洲,25%左右是来自于亚洲地区,所以这就关系到一个匹配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们与亚洲国家的结合已经有天然优势了。怎样能够和美国、欧洲等地区在教育上有进一步的扩展,我觉得这是从教育结构和经贸结构不对称的角度得到的比较重要的启示,也有可能是一个突破点。

拓宽传统教育的边界 培养“立体的人”

《湾区风云录》:您认为从学校的方面来讲,还能够做一些什么,来促进中国和国外学生的交流?

王华:我们目前的学科是有鲜明的传统定义,理工科、商科、人文等等。如果我们站在中国的双循环的背景下,站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软实力的背景下,那就应该重新去思考我们对于“教育”边界的定义。

传统既有的学科领域,学生当然是需要掌握的。那如果站在一个国际学生的角度,如何让他们除了在学习既定的学科领域之余,对中国的历史人文、东西方文化有更深的观察和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科技、技术、商贸等领域,我们都可以塑造立体的人,改善双边、多边沟通,我想这是一个大的工程。在这个大的工程的背后,作为校长或者是作为一个院一级的领导,实际上可以首先尝试着迈开第一步来为中国的教育战略主动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湾区风云录》:您的第一步其实已经迈出来了,就是在我们的论坛上提到这样一个建议, 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方案?

王华:从我们法国里昂商学院还有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实际践行的角度来讲,那就是让同学们不仅仅是在校园之内,而且要走出中国的校园,对中国的商业、经济有更为深刻的一个了解。

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上至少要有几块的突破:一是加强和业界的联系。我们通过公司的参访,通过由公司牵头让学生来做“In-Company Consulting Project”,实际上就是迷你咨询项目。通过这样一种非书本式的接触之后,学生对于在中国如何做生意,会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

二是在人文板块,我们为没法为来到中国的国际学生做了一个虚拟的游览,这个游览不只是看风景,而是透过风景去了解这所国际化都市的历史沿革。这样就使我们的同学除了在商言商,还能对整个社会、人文有更多的认识。此外,在可持续发展上,我们也在落实一些具体的举措,让同学们通过参与一些公益组织、参与论坛来切身感受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上的举措,也让他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更深的思考。

大学教育要拿出30%的时间培养软实力

《湾区风云录》:现在其实也有一种声音认为 ,可能高学历并不意味着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大家在提升自己学历的同时,也比较担心就业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王华: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我们要重新思考目前的整个教育体系。如果说高学历的背后是我们当今教育体系下高学历和企业胜任力(对职位的胜任能力)之间的不平衡,那么在面临学历和就业率之间的巨大落差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去重新分配时间比例?

如果你花了100%的时间去应试,获得了好的成绩,并用一纸文凭来作为敲门砖打开职场,那么自然背后就会出现“高学历但是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情况。

因为现在数字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和我们传统的四年本科两年硕士的节奏之间也有比较大的落差。以我们里昂商学院为例,我们不断地在强调“enterprise yourself”,这个“enterprise”是一个动词,就是做自己的老板。所以我们明确地知道,如果把就业作为一个狭义的目标的话,我们的路径设计就需要有一个平衡。

作为一个未来有企业胜任力的同学,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你在软实力、软技能,包括个人领导力方面,要能够贯穿起多个领域的沟通,你至少要花30%~40%,乃至再多一些的时间去提高以上方面的能力。

《湾区风云录》:企业胜任力主要指的是领导力和跨学科的沟通能力吗?

王华:刚才我提到了领导力和沟通能力,除此之外,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中,你的韧性、快速反应能力、抗压力,这些方面都会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怎样能够承担不确定性,并且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来顺应甚至是主动引领这样一个高速变化的环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只在知识板块上一路狂奔,在打造个人软实力方面,我们至少要投入30%的时间,不断地修炼自己、打磨自己。

建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课程设置硬性指标

《湾区风云录》:您说的这几点都非常重要,也感谢您在教育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接下来我们也想聊一聊关于“双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您认为从高校角度践行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

王华:高校本身的职责就是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学科设置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对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有过一个系统的课程设置。我们教学大纲的设计和现在整个产业对于双碳的要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脱节。

所以在具体的过程当中,里昂商学院也是从快速迭代和硬性要求的角度,对于即将要建立的学位类和非学位类的项目,我们有一个硬性的指标,如果你的课程或者项目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或者相关模块,你就会被联合评审委员会一票否决。所以从整个的教育管理的视角来看,我们是在快速地迭代,以顺应整个外部的商业环境、国家政策,扎实地履行我们教育工作的使命。

《湾区风云录》:除了教育方面,现在国际上各大经济体在碳产业、碳经济方面如果未来要加强合作还可以做一些什么?

王华:在碳的方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双向的输出。一方面“双碳”问题是中国、美国,包括欧盟主要国家和经济体求同存异,共建国际体系与气候治理大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结合我在法国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把商家和消费者做一个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如果你从原来单层的玻璃窗变成了双层玻璃的窗,做了很多家庭层面上的低碳改造的话,那么你的税是可以被抵扣的。

第二,比如说在法国,每一套房子它都有一个能源消耗的标志,会分ABCDEFG共7个等级。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房子的能源消耗级别与房价挂钩。除此之外,在家里面安装太阳能板等等,这些都是通过税收的杠杆来刺激新能源相关消费的举措。

实际上中国在能源方面也可以有强大的输出。因为在光伏、电池、风机、电瓶车等方面,中国已经显示了强劲的全球产业竞争力。以光伏为例,在国际能源署首次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全球产业链特别报告》中预估,到2025年,世界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构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近十年里面大概投了500亿美元左右来打造光伏工艺,这个体量是欧洲的10倍。所以有投入就有产出,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一些新型产业从没有基础,一直达到现在的世界领先地位,这种变化确实正在中国发生。

新能源车企面临教育海外市场的挑战

《湾区风云录》:提到“双碳”,离大家比较近的可能还是电动车产业。如果想要让更多国家买中国的电动车,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王华:确实如您所说,中国电动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世界第一。去年,大概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是接近300万辆,298.9万辆。去年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14.8%,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长。到今年上半年,是接近24%。当然还有一些企业大胆的预计,到明年新能源渗透率可以达到50%。

今年我们有超过七个品牌的中国电动车出口到了海外地区,所以中国不仅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大国,而且也在迈向国际。实际上从产品本身的性能角度,我们已经是有不错的竞争力。在海外的话,其他品牌的市场渗透率差不多要比我们的低一半左右,在6~7个点。所以在新能源汽车海外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相对于内燃机汽车的接受度来说,这个过程是比较艰辛的,可能花很多力气也不一定能够马上见效,教育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其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正在做智能网联的过程。从海外消费者,海外市场对数据保护的敏感度来讲,在政策和消费者行为两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海外智能化的程度并不一定和中国是一样的。中国的消费者更喜欢车载娱乐的系统,以及更多的交互等等,这跟海外需求还是不太一样。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电动汽车的相对优势,以及相对应的一些挑战。中国内燃机汽车出来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过往增长曲线那么缓慢,实际上是重销售、轻售后所导致的。电动车零部件要少很多,但是售后体系的建立应该在前端销售汽车的时候,就要同步考虑。以上是我从三点进行的一个简单的分析。

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现金流和业务风险管控

《湾区风云录》:您马上要参加我们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在论坛上您也会出席关于中小企业的环节。能否先剧透一点,您对于中小企业目前生存现状的思考?

王华:讲到中小企业,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如果说我们要给中小企业自身的层面提一些建议,我认为对现金流的管控,对业务风险的管控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在整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尤你的账期管理似乎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我把东西能够卖出去,先交到其他的公司的手里,钱可以慢慢的要。但是目前的情况下,除了自身增长之外,对自身业务风险的管控会变得更为重要。

当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突破点。我在给MBA的同学上课的时候,有同学也看到了他身边真实的例子:温州的一家生产制冷板的公司,如何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从4个亿做到20多个亿?实际上他就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输出了管理模式,简化了制冷板的规格,最后把全国的这些冗余产能的小厂,从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业务看似还是那个业务,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不断地去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一个流程再造和业务倍增级的突破。

从行业层面来讲,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来实现更高层面的产业整合,这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打通各个环节的必经之路。刚才说的制冷板的例子,实际上已经看到了金融的影子,已经看到了通过APP来获客等等这些产业互联网的影子。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年要开展公开、公正、平等的竞争,那如何能够从地方政府层面施行一些具体的措施,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考和建议。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的前景在何方?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余波未了、全球贸易平衡屡遭波折之困境,处在中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寻求新思路、探索新视角?

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变局与信心”,将于2022年9月21日在香港、内地同步开幕,为期两天,广邀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商共议,为全球经济及湾区发展寻找新机遇,探明新方向,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本次论坛由东方豪华旗舰MPV红旗HQ9首席战略合作支持,并获得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德鲁克管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等学术机构支持,以及本论坛指定用酒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青花郎的特约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