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中,除了中国科学院这样的顶级科研机构中流砥柱,大湾区的高校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院校悉数登场,引领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这些大学,要么有行业顶尖的科研团队坐镇,要么手握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要么不断地向各个领域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承担起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的课题研究和难题攻关的重担。
粤港澳大湾区
顶尖高校助力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提出,就是要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建设世界顶尖的科研平台,突破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重大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大力提升我国的基础科研水平。到目前为止,安徽合肥、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陕西西安等5个地区,先后获批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每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选择,都是对地区经济实力、科研基础和人才配备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毫无异议,北京、上海、合肥、西安、大湾区,在这些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企业林立,以及有一流大学和科研团队加持。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就拿合肥来说,除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机构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所“双一流”大学更是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中科大,在整个合肥的崛起和区域科技创新建设中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至于其他区域,上海张江地区早已是高校云集,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均在这里开设了分校或研究院;北京怀柔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清华北大等传统名校为代表的高校力量,都在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人才;陕西西安,也有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流大学,主导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名校林立的粤港澳大湾区中,顶尖研究型高校在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的高校力量
大湾区作为国内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布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也是依托现有高校、科研机构等科研力量来展开的。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数据,“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2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2位,这是大湾区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众多之外,顶尖研究型大学也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香港地区的几所高校,一直以来都是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广深本土高校,以及清华、北大、哈工大、国科大等名校在广深开设的新校区、研究院,都为这个地方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中山大学
(1)广州
广州南沙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近些年来,不少大学相继落户广州南沙科学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经在南沙建成并正式招生,未来将建成涵盖本硕博全阶段人才培养的完整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南沙创建的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也已经揭牌,将引导8个研究团队入驻,并建设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分支机构。
此前,传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据说也是落户南沙科学城,原计划于2023年8月具备开学条件的。不过,目前国科大广州学院还没有发出建成招生的信息。
除了这些新建的大学,广州传统名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是不可小觑。广州的“双一流”大学有7所,除了中大、华工这两所“985高校”之外,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和农业科学,以及中山大学的化学和临床医学。
华南理工大学
(2)深圳
深圳的高校与广州有所不同,作为近四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深圳的高校也很年轻,本土高校的实力难以与广州高校相提并论。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凭借“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深圳大学也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地方高校。
自创建以来就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在深圳光明区新成立的光明高等研究院已经正式揭牌,将布局建设先进光源中心、低温物理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生命医学中心等8个科学中心,以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流的材料研发平台。目前,南科大光明研究院已经引入5位院士,以及十余位包括国家杰青在内的科学家,打造了高水平科研团队。
除此之外,深圳更多的是其他名校在当地创办的分校或研究院。改革开放之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就在深圳成立了研究生院,如今,哈工大的研究生院已经升级为哈工大深圳校区,并开始招收本科生;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多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实力突出。
深圳的高校可不止这些。深圳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深圳理工大学正在快马加鞭地推进,中山大学·深圳已经完成第一期建设并正式招生,还有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都将在深圳创建研究院。
深圳大学
(3)香港
香港的对raybet雷竞技靠谱 办学质量的严格要求,早就了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香港的高校虽然不多,但办学水平都很高,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5所大学,纷纷在QS和THE两大世界主流的大学排行榜中进入前100名,其实力可见一斑。
学科建设方面,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的数学和工程科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系统等,均在世界名列前茅。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被列为国家战略后,香港与广东的合作更加紧密,香港的高校在参与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此外,专门为了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而在东莞成立的大湾区大学、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彰显了大湾区打造高水平高校和人才队伍的决心。这样充分说明,顶尖高校在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是受到广泛肯定的。
顶尖研究型大学中流砥柱
时至今日,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尤其是顶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聚集了专业人才数量多、专业广、水平高,与科研机构一样,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一,高校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高等院校,尤其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是拔尖人才的聚集地。大湾区的一流大学, 聚集了国内外大量学术领袖,诺奖得主、两院院士、国际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在这里引领行业的发展。
要说最顶尖的人才,当然要数诺贝尔奖得主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实力和团队,吸引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顶尖专家前来任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受聘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受聘成为深圳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L•费林加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院士是目前国内给予科学家最高等级的头衔,而在大湾区的高校中,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就达到167位。这还不包括大批其他国家的院士。就拿刚刚成立十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来说,学校的两院院士就达到21人,更有来自美国国家工程院、法国科学院等国家的国际院士超过30位。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两院院士数量
这些科学家,负责前沿课题研究,驾驭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攻克卡脖子难题,发挥了巨大作用。最早落地大湾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研发了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与中山大学共同建设了高能非弹谱仪,为材料关键微观结构动力学信息研究增添了又一利器。可见,高校科研团队在引领前沿研究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国散列中子源
第二,大学的先进科研设备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利器。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其中各大高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就有37个,加上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数学中心等国家级的科研平台,以及省部级平台,更是不胜枚举。
而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高校在教育部的批准下,也创建了大批实力雄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6所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17个之多。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此外,大湾区还有多个已经建成或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有一部分便是由高校主导建设和运营的。
由中山大学主导的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南方科技大学主导的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主导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深圳拓展设施等,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重点关注的“国之重器”。
大湾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第三,以高校为载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大湾区之所以不遗余力引进和建设一流大学,除了培养人才和聚集人才之外,也是为了以高校为载体,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优越的国际化环境,创新氛围活跃,科技产业配套超强。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一流大学为平台,更能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推动基础研究重大攻关。
就拿中山大学来说。中大凭借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一流的团队,赢得很多学术大牛的肯定。中大的化学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杰-马里·莱恩)教授合作建立了“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物理与天文学院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合作体开展战略协作等
深圳也不甘示弱,南方科技大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格拉布斯研究院,已经在深圳落地;深圳还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合作的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加强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合作。
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
催生世界一流大学
顶尖研究型大学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过来,政府的支持、对人才需求的刺激,也会推动大湾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不可否认的是,大湾区的高校,除了香港的几所院校之外,与世界一流大学之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纵观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经济、科技如此发达,都离不开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得益彰。
在纽约湾区,有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最顶尖的名校,源源不断地为世界输送顶尖人才;在旧金山湾区,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大学,引领硅谷科技发展;日本的东京湾区,同样有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曾经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谁能成为下一个斯坦福?
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科技建设的主力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更多地参与高科技创新和前沿基础研究,不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还能催生大量拔尖人才。更重要的是,有了国家对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大型基础设施的支持,也会为大湾区创造更多机会。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在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的同时,自身也能尽快成就享誉世界的的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