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 > 

上热搜!浙江3名 生国际核心期刊发文

现代金报报道高校学生都很难做到的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宁波中学的三名 生做到了!最近,宁波中学高三学生王艺勤、顾晨旻、竺星语在导师——浙江大学两位博士带领下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重大成果。

他们的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ofEngineeringResearch》(《工程研究杂志》)上得以发表,王艺勤同学作为队长,还因此受邀在第四届国际计算机系统与通信技术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

《Amovieboxofficerevenuespredictionalgorithmbasedonhuman-machinecollaborationfeatureprocessing》,是王艺勤他们的论文题目,也是她的报告题目。翻译成中文,意思为“基于人机协同特征处理的电影票房收入预测算法”。

今天中午,记者就他们的研究性学习,采访了王艺勤同学。王同学说,他们的论文能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得以发表,主要是因为机器学习上的算法创新和运用创新。他们把“人在循环”引入结构预测领域,这是一种算法创新,并通过对ML(机器学习)和DL(深度学习)的综合应用,实现对电影票房预测的准确度提升,从而给发行商和投资商以更好的参考。“把人在循环引入数据预测领域,对他人在其他领域数据预测上的研究有启发作用。”

阶段能够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这样的成果,令人惊喜。对同学们来说,更重要的是,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方向以后,我们会在导师指导下网罗各类学习资源,然后各自学习研究,定期开小组会议,讨论阶段性学习和研究成果与困惑,再接着学习……”

三人团队中,顾晨旻同学有计算机特长,主要负责编程和预测模型的设计等,王艺勤和竺星语主要负责寻找佐证、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叙述等。经历过这样的研究,同学们对自己的特长和未来的方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顾晨旻就有意向往计算机、机器算法等领域深入,王艺勤则对传播学更感兴趣。

宁波中学教务处陈永谱老师告诉记者,新课标要求每个中学生必须在三年内完成2个研究性项目的学习,宁波中学结合新课标要求和自身学术 的特点,将研究性学习做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即“一生两项目”。一般,在高一下学期,学校会召开大会,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提出研究方向并匹配导师,然后开题、开启研究,完成1.0和2.0报告等。

“我们的导师有三类,一类是学校的老师,一类是在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工作的学生家长,还有一类,引入了清华、北大、浙大等知名高等学府的博导、博士研究生等资源。”王艺勤三人团队匹配的导师,是来自浙江大学的林鑫博士和王东琪博士。

如今,第一批研究性学习1.0和2.0阶段均已全部完成,有的团队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有的团队在省市级科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有的团队发表了优质论文,王艺勤三人团队的论文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