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每个省都有一所“xx财经大学”,其中,除了财经老八校之外,其余的学校几乎都处于一个学科水平,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省内的地头蛇。
江浙两省,虽然经济富庶,但并没有顶尖财经名校,只有浙江财经、南京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京审计大学。
在浙江省内,普遍认为浙江工商大学优于浙江财经大学;
在江苏省内,普遍认为南京审计大学优于南京财经大学。
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与杭州五五开,都是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从出身来看,南京财经大学前身是南京粮食学校,浙江财经大学更好一些。
那么,放弃浙江财经大学,选择南京财经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山东考生2016年入学财大,现帝都读研。
初入学,抱着“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念头,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大一生活:随缘加入了2个社团,认识了几个诚挚的朋友,微积分考的不高不低,各种经济学考的也十分拉跨,有幸拿到了2次三等奖学金,后来趋于“自立自足”的目的,多次出去兼职,虽然钱不多,也是丰富了自己的社会阅历,去苏宁工厂搬过快递,也去过贵族小学带学生游学,期间也穿插着逛了一些南京的景点。
大一快结束时,当初以高分入学南财的落魄感才逐渐由于友友的陪伴而缓解。
步入大二,偶然的机会入职学院行政助理,日常工作使我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见识到了新世界:原来财大有那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一个学期拿6、7份奖项,不仅学习好还能兼顾社团和各种比赛,而且本科就能发高质量期刊,他们还有对象。
有幸国庆假期结识了一位在北京读书的女孩儿;
受学长学姐启发,下半学期开始参与各种比赛和实践活动,大大小小的项目拿了几万块,暑期调研的日子是我始终忘不了2018年的夏天原因之一;
整个大二,结识了一群好朋友,也与小伙伴们省内省外玩过几次,怀念2018年的夏天。
时间转入2018年的9月,找工作还是升学的抉择开始提上日程,学期初将各种比赛进行收尾结项,并成功竞选班长,课程也安排的满满当当,但这也是最开心的一个学期,助理、学生干部、党员干部、志愿者、支教老师以及各种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使我生活变得充实、有趣;
下学期,在女友劝说下选择考研,其间穿插着二人去游历各个城市的风土人情,枯燥的考研生活因而显得没那么无聊。(大三我入党了!)
大四上,女朋友有幸保研(非本校学生),自己开始独自考研,好在有几个损友一起陪伴,经过努力再次拿了几千块的奖学金;
考研结束,实习中途,“口罩事件”来临,好在高分上岸,结束了与女友异地的恋情,只可惜毕业前未曾拿到同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接学校通知,返校毕业,我的青春结束了。
回顾四年本科生活,若想躺平,南财的生活环境足够舒服,若想努力,各种竞赛、科研(经费)以及实习也完全够用;
现身在前女友的校园读研,周围都是本硕博在拍毕业照,回顾本科经历,各种学生职务、实习经历以及科研经历充实了我的本科生活,感谢我的母校、我的老师以及我的父母,也感谢前女友所陪伴的酸甜苦辣。
大学,NUFE真的足够了。
提升自我,感谢母校!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第一,呕心的同学:
面对那么多纹身,把头发烫成狗毛的人,真不愿意承认我和他们是一个学校的。
在宿舍学习,会有人一直唱歌,搞的必须出去,当然,如果你就是那种唱歌舍友,当我没说,我们不是一路人。
第二,呕心的老师:
这一学期的高数老师,听说是数学学院的副教授,本来以为会有很大的提升,结果,这个老师口齿不清,有着上了年纪的数学老师的一贯的自以为是,上课还没有ppt,写字写得很轻,黑板上根本看不清。
我曾经看到过,网上有同学说过喜欢这个老师,原因是——他的课很水。
当然了,他的课对于这种蠢货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学习的人来说,他的课,简直是一场灭顶之灾。
第三,呕心的制度:
首先说一句“成绩不是一切”。
这不是在鼓励那些好同学放下黑笔出去玩耍,出去做所谓的“人际交往”,而是告诉你,在这里,你首先要有钱,而不是有成绩。
我有一个表姐(今年好像已经毕业了吧),她说她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有一个暑假项目,好像是有全额资助的名额。
因为她上学期考的是专业第一名,所以觉得自己报名很稳。
最终结果出来,学校说是什么,优先考虑XX班(某某考证班)上的学生。
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表姐成绩这么好,居然会被刷掉,进南财之后,我才明白。
我还记得当时我的表姐说过,她当时也想过要报XX班的,但是考虑到家庭经济原因,不想再给父母添加负担,所以就没有报。
但是,学校却将这些报了班的人定义为优秀的同学,值得提拔的同学,说什么,就算是入党,同等条件之下,也会优先给这些同学机会。
现在想来,“同等条件之下”本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按照成绩来分,谁又能超过我的表姐呢?
这个条件,是经济实力啊,而不是我们这种寒门子弟眼中引以为傲的成绩啊!
总之,南财,财字当先,才字为后。
”
你们觉得呢